博物馆日来临前,小学生打卡武汉各馆还动手

极目新闻记者向一帆

视频剪辑向一帆

通讯员陈静

00:25

用心感受历史的沉淀,用双眼去看文化的厚重。5月17日,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前,武汉汉阳区七里小学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时光,走进武汉各大博物馆,了解武汉城市发展历史进程,了解楚文化在武汉的厚重沉积,并在返回学校后,将自己所看的内容,通过绘画和做手工的方式一一记录下来。

湖北省博物馆、桥梁博物馆、武汉自然博物馆、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趁着周末,该校学生走进武汉各个博物馆,通过认识文物,感受湖北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知识。博物馆之旅结束后,队员们将自己最喜欢的展品和参观后的感受一一记录了下来。

上周末,该校四(3)班黄文轩同学来到湖北省博物馆,重点搜寻了曾在《国家宝藏》上看到的“越王勾践剑”和“曾侯乙编钟”等两件文物。回到家后,他便尝试用黏土制作这两件文物。“我先选择灰色黏土加入少许绿色把黏土调制成接近青铜器的颜色,再用卡纸制作好钟体形状再在卡纸外包裹上黏土,最后做些了编钟特有的装饰。越王勾践剑的原理也相同,我也先用卡纸裁剪出剑刃的样子,再裹上黏土,最后捏上剑柄画上装饰宝剑就做成了。”黄文轩说。

与其他同学不同,该校四(5)班王艺憬同学感受历史的方式有些不同。原来,自年暑假王艺憬成为武汉自然博物馆的志愿者。王艺憬说,通过讲解和学习,她对展览中生物多样性有了更多了解,这些都集中展示了人与自然、生命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这里有世界10条大河流域的古生物和现生珍稀动植物标本多件,它们让以往仅存在书面或屏幕上的平面形象得以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学生活动现场

七里小学校长陈亮表示,走进博物馆,学生们会了解到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等待着被了解、被传播,这是一种无形却有力量的学科资源。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复刻文物、去了解资料、去探索记录,这种多学科融合的学习方式,获得的学习成果会让孩子们印象深刻,也是多学科融合进行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未来,七里小学将继续充分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贯彻体验教育的理念,发挥多方主体协同育人的功能,带领孩子们探索更多的未知。

(图片由校方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