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2月8日讯(本网记者卢金福)文化闹新春,宅家来充电。为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加大文化产品的服务供给、丰富市民居家生活,福建省艺术馆将推出丰富的线上线下文化“大礼包”让“留榕过年”更有年味,日前上线了“文化慕课”系列教程,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也能获取海量文化资源,宅在家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疫”起成长。
文化慕课第一讲讲述了东方神秘古堡——福建土楼的故事。据说当年的美国,通过卫星拍照、高空侦查等手段,在福建山区中,发现了数千个核导弹发射井,但是以当时中国的国力,又不可能拥有如此数量的核导弹,为此美国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个问题困扰了他们侦察机构数十年。直到中国改革开放,美国人花重金雇佣线人,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在闽地山区仔细探访,最终才发现,这些所谓的核导弹发射井,全部是当地居民的住宅,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土楼。
福建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将未经烧焙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是中原汉民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历经多次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科学对宇宙的朴素认知,在与阴阳学说的结合中,方与圆又逐渐超脱了几何图形的意义而升华至哲学寓理层面,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福建土楼以分布广、数量多、品类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分布范围以福建西南地区尤为集中,总数达多座,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福建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福建土楼故又称“客家土楼”。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讲座通过主讲教授关于本身的经历及严谨的书籍记载,生动有趣地介绍了福建著名的世界遗产土楼背后少为人知的秘密。
春节期间,省艺术馆准备了丰富的线上线下文化“大礼包”。丰富多彩的展览,年2月-年4月,举办辛丑新春主题非遗作品展、福建非遗精品展、闽藏唐卡漆画展等,展现福建非遗、艺术扶贫的珍贵故事。精彩互动体验,年2月14日-2月17日(正月初三至初六)举办“牛”主题现场创作、木版年画拓印体验等活动,带你现场感受非遗魅力。迎春公益微培训,年2月14日-2月16日(正月初三至初五)举办软木画、漆线雕、剪纸公益小课堂,在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指导下体验学习,增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