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6课肥沃的土壤

学习视频

(视频最大化,横屏观看,视觉效果更佳哦!)

电子课本

教学设计

6.肥沃的土壤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会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一些小动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3.阅读资料,知道土壤有肥沃和贫瘠之分,了解土壤贫瘠的原因和常用的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

4.能够在做肥料袋的过程中,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了解土壤贫瘠的原因,知道如何改良土壤的肥力。教学难点:

知道如何改良土壤的肥力,并试着做一个肥料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塑料袋、蚯蚓、土壤、果皮、菜叶、水等等制作肥料袋的材料。

预习要求:

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壤表层和下层,看一看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可以根据土壤中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是哪三类呢?

指生回答: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出示上节课同学们总结归纳得出的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不同特点的活动报告单。引导学生再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教师引导:不同的土壤,适宜种植不同的植物,不过影响植物生长状态的不仅仅是土壤的类型,还有土壤的肥力。一般来说,肥沃的土壤更适宜植物的生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6课——肥沃的土壤。

板书课题。

二、比较土壤的表层和下层的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我们脚下的土壤,它的表层和下层是不是一样呢?

出示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又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全班交流: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是不一样的,在土壤的表层,有很多的腐殖质。

板书:腐殖质

出示关于腐殖质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了解腐殖质的知识:

什么是腐殖质:

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腐殖质有什么作用?

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那么腐殖质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出示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师小结:腐殖质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腐殖质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三、土壤中的小动物

教师引导:土壤的肥沃与土地中含有腐殖质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不过,土壤的肥沃离不开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

出示课本中的图片及文字说明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说明材料,初步了解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与土壤肥沃之间的关系。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土壤中的小动物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

关系一:小动物在土壤中打洞,间接的帮助了土壤通气;

关系二:小动物们吞吃和排泄食物,无形中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关系三:小动物们在土壤中四处活动,同时也促进了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

讨论: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对增加土壤肥力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列举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蚂蚁、蚯蚓、蜗牛、蛇、变形虫、涡虫、线虫、蜘蛛、蜈蚣等等,并大概说一说,小动物对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

出示蚯蚓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蚯蚓增加土壤肥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蚯蚓俗称地龙,又名曲鳝,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

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第二,蚯蚓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第三,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第四,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如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40吨有机废物。

四、研究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知道如何改良贫瘠的土壤

教师引导:在我们周围,并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比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为经常受到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面对比较贫瘠的土壤,我们怎样才能增加他们的肥力呢?

出示课本中的几幅插图及相应的文字说明,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方法一:种植绿肥,覆盖农田;方法二:多施农家肥;

方法三:收集落叶沤肥。

教师特别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第3点方法

引导:在城市街道和农村,长着很多树木,这些树木,一到秋天就会落叶,这些落下来的叶子,该如何处理呢?当垃圾扔掉、烧掉、做堆肥,你认为以上三种做法,哪种处理落叶的方法更为合理,说说你的看法。

当垃圾扔掉,会影响环境;烧掉,就会污染空气;做堆肥,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增加土壤的肥力。

我们不仅可以拿落叶来做堆肥,还可以收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果蔬垃圾来做堆肥。下面我们就动手来做一个肥料袋。

五、动手做肥料袋

经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想一想,我们要动手做一个肥料袋,需要哪些材料?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塑料袋、土壤、果皮、菜叶、蚯蚓、蚂蚁、水等等。

出示课本中的活动步骤图及相关的说明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制作肥料袋的步骤,以及相关的注意点。

教师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肥料袋要保持潮湿,如果你准备使用自来水,那么自来水在使用前至少要放上一天,除去水里面微量的氯。

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肥料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肥料袋的制作情况。

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好的肥料袋。

教师引导:肥料袋做好了,下面我们就要很好的管理肥料袋。在管理肥料袋的过程中,要经常往肥料袋里面喷一些水,保持肥料袋里的潮湿;要经常翻动肥料袋,以散去土壤中间的热量;另外,每周都要坚持观察肥料袋中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一个月后,我们再来观察大家的肥料袋的管理情况,以及肥料的制作情况。

同步练习

《肥沃的土壤》同步练习

一、填空

1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

2.腐殖质施工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多,土壤颜色),越()。

3.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4.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通过在土壤中(),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二、选择

1.下列不是增加土壤的肥力的是()。

A.种植绿肥B.粪便沤肥

C.收集落叶D.种树

2.关于蚯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土壤天然的犁B.改良土壤的能手

C.我们应该爱护蚯蚓D.土壤中蚯蚓越多越好

3.土壤层次结构从上而下分为()。

A.表层土、下层土B.表层土、岩石层

C.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D.表层土、岩石层、下层土

4.有的地区通过修建(),来防止水土流失。

A.退耕还林B.梯田

C.修建大坝D.建水库

5.腐殖质是由()变成的。

A.动物遗体B.植物遗体

C.动植物遗体D.土壤中的动物

三、判断

1.动植物死亡后变成土壤中的腐殖质。()

2.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3.土壤里没有蚯蚓,这里的土壤一定就是贫瘠。()

4.施肥是改良土壤的一种方法,相当于增加了土壤的腐殖质。()

5.土壤中的黏土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

四、简答

1.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2.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例子)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

1.腐殖质。

2越多越深肥沃

3.肥沃山上

4.小动物作用打洞吞食排泄活动

二、1.D

2.D

3.C

4.B

5.C

三、

1.(√)

2.(√)

3.(×)

4.(√)

5.(×)

四1.①蚯蚓在土中钻洞,有利于土壤通气排水,起到了松土的作用。②蚯蚓吃土及枯草,分解生物残体,排出粪便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2.①修筑梯田②种植肥料③收集落叶沤肥④使用农家肥

怎么获取配套完整资料

按下面方法回复

点击上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