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保栋乡村小说连载郭家村第十三章

北京专治雀斑医院 http://m.39.net/pf/a_10008086.html
图片来自网络

春天是乡亲们大兴土木的最好季节,也是摔土坯的最好时节。这个季节雨量少,风和日丽,土坯最容易晾晒。乡亲们抓紧时间把麦地里的蒌蒿简单清理一下,撒下粪肥,便开始忙碌着给村里的邻里乡亲帮忙修缮房屋。谁家建新房垒院墙都需要大量的土坯砖瓦。这时候曾经和郭家兴狐朋狗友相称的郭全生脑子灵便看到了挣钱的门路,不安生了,撺掇几个人租了村里的坑洼地合伙开起了围窑厂,烧一些房瓦、摔一些土坯,挣些苦力钱。

年刚过,村民们忙活一阵子地里的农活,围窑厂便开工了。郭家兴忙收拾完地里的活也没有闲着,跑到围窑厂找郭全生讨了个帮工的苦力活。挣的钱不多,按天算,每日8毛。这是他自己挣钱的开始,工钱不低都赶上村里老师的工资了,他兴奋得一夜没有睡好。

图片来自网络

摔土坯整个工程是个苦力活。郭家兴和几个村里的青年选好胶黏土后注入水撒下石磙碾压变软的麦秸秆。他开始穿上胶鞋跳入泥坑,用脚反复的踩踏带有麦秸杆的黏土,这时他才真正感受到,每日8毛的工钱不是那么的好挣。什么叫深陷泥沼,他感同身受了。他费尽力气拔出左腿,此时右腿早已陷入胶泥里;费尽力气拔出右腿,左腿又早已陷入,轮换往复。不大一会儿他已累得气喘吁吁,精神也随之深陷泥沼难以挣脱。

他眼望着这一大池子的泥沼,显得有些绝望。可是你的任务还没完成,你还必须左一下右一下,轮流地拔出、踏下,再拔出、再踏下。既来之则安之,你只能奋力地做下去。同伴们看到郭家兴累得汗湿衣襟,看了看踩泥的方式,大声笑了。郭全生听到笑声走了过来:“你们不好好和泥,都赶不上工了还在这里笑啥?”大伙指着郭家兴:“你看这小子咋踩泥嘞!”

图片来自网络

郭全生看了看奋力抬脚踩泥的郭家兴说了句:“家兴你踩泥累不?看看人家咋踩的么?”

郭家兴停下了拽也拽不动腿脚,看了一眼同伴,他明白了。原来别人都是用脚斜踩下去,再斜拔出脚来,他却是只来直去。俗话说得好:“庄稼活儿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他看了几眼也很快掌握了方法,灵活地踩踏起来。

摔土坯时和好的泥巴里不能有大块的土疙瘩,因为土坯内的土疙瘩水分少,晾晒时最容易开裂,等不到土坯站立通风,犹如凋谢的菊瓣一样粉身碎骨了。和好的泥要稀稠合适,稀了放入木匣子挤压成不了型。稠了摔土坯的师傅如果没有用力按压到位,摔出来的土坯很容易内空,垒墙时稍不留神就会断裂。

图片来自网络

泥终于和好了,接下来是挖泥、运泥。郭家兴和大伙要把和好的泥巴从泥坑里一铁锨一铁锨挖到地排车上,几经周折把泥巴拉到摔土坯师傅的后面按顺序排成泥堆。师傅按照泥堆摆列的顺序把和好的泥巴快速甩进早已制作好的木匣子内,挤压成方形块状,然后抹平。快速撤下木方,一个土坯就出壳了。熟手的师傅,只要泥供得上,很快就可以依次整齐的做出一排排的坯砖来。摔土坯时要把握好节奏,既要赶工,又要保证质量。一天下来郭家兴累得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不愿起来。

郭守望劝他,扛不住就别干了,家里以后的日子还得指望你。郭家兴跟父亲说:“没事爹,过几天习惯了就好了。”

郭家兴虽然觉得很累,但他的心里是敞亮的,这让他看到幸福的日子在前方向他招手呢!

图片来自网络

土地分给个人的第二年,郭家村家家户户都有了余粮。村民们再也不用吃野菜,吃树皮草根。老人孩子脸上也有了灿烂的笑容。

郭守望始终没有忘记当爹的一大心愿,那就是让郭家兴早日成家立业,传宗接代。他遇人就留话多多照顾,央求亲戚朋友多帮忙留心。一天,他在大街上听担挑的卖货郎讲,云南姑娘多,人又漂亮,生活环境和郭家村比起来还要差很多,不妨到那边寻一寻。听到消息后,村里有几个人没娶上媳妇的娃娃,筹了盘缠去了一趟云南。不多久后,的确把媳妇领到了家里。

图片来自网络

郭守望只从侧面打听,走一趟云南讨回媳妇需要开销几千元。他自知家底薄弱,从不敢开口提出让儿子也跑一趟云南。看着儿子羡慕别人的目光,他终于还是忍不住内心的愧疚跟儿子说:“爹没那个能耐,拿不出这么些钱,穷乡亲也很难借到这么多钱。今年还是算了,等来年钱筹齐了钱咱再去。”郭家兴心里清楚家里情况,再怎么努力争取也是徒劳,逼死老爹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安分地在家种地。

庄稼人都知道每一种庄稼成熟后,收获时时令各有不同。就拿摘棉花或者收玉米,最好选择在午饭前后,这时的棉花棉干松软,玉米穗干易掰。黄豆却又是完全不同,收割黄豆最好的时间是早上,成熟的黄豆很容易炸裂豆荚,导致黄豆落地难收。一夜的雨露侵蚀,让豆荚变的韧软。收割起来,豆荚即不易开裂,也不容易扎手。还能减少不少损失。

图片来自网络

入秋的一天早上,郭家兴一大早起来查看地里的黄豆成熟情况,以便能及收割。那天天气有些阴沉,薄雾氤氲,残叶欲落。刚要走到高桥的时候,他隐约间发现高桥旁梧桐树下一个蓬头污垢、衣着褴褛的女子,佝偻着身体躺在树下瑟瑟发抖。他凑上前去仔细打量,只见这个女子二十出头的样子。皮肤白皙,面容虽肮脏不堪,整体模样看起来不失几分俊俏。

“喂!你醒醒!你从哪来?到哪去啊?”

女子听到喊声睁开了眼睛,当她看一位陌生男人站在自己的面前时,下意识的往后挪了挪身子,手舞足蹈着,哇啦哇啦说了些让郭家兴满头雾水的言语。原来女人是个哑巴,这个哑巴跟其他哑巴相比又有所不同,她耳朵能听懂别人说的话,只是感觉她的舌头比平常人短了一截。她的嘴唇一张一合蠕动着,努力表达着自己想说的话。可是无论她怎么表达,也表达不清自己在说些什么。

图片来自网络

郭家兴看她衣着单薄,怕冻出毛病,心生几许怜悯,把她带到家里,倒了碗热水给她喝。郭家兴这样做也只是出于对一个流浪女子的生活考虑,在流浪女子的家人找来之前,有口饭热饭吃,有口热水喝。不料几天过去了,终没有见到任何人来寻找女子。郭家兴和父亲看似有些心急,但是既然接回来的,也不能无缘无故的再把她撵走。无奈之下只能安排女人在堆放羊草料的窝棚里住下。每天做好饭端给女子吃,吃完了再把碗筷端回来。几天的接触,郭家兴发现女人时而目光呆滞,时而又头脑清醒。总体上看,女子精神上多少有些问题。目光呆滞时闭口不言不语;头脑清醒时,又争抢着帮忙做些家务。状态好时和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切把自己捯饬的干净利索。

一晃半个多月天过去,郭家兴也没有见到有外乡人来村寻人。一个流浪女子,长时间住在只有两个爷们的家里,村里嚼舌根的人终究还是有的。谨小慎微的父亲迫于流言蜚语的压力,决定找来郭家兴商议把女子撵走,让她到别处讨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女子在草料房内忙碌着。郭家兴走进小屋,示意女子放下手中的活,简单的跟她做着沟通说:

“我们家就两个男人生活,你住在这里不方便,还是到别处过活吧!”

突如其来的变卦,让这个女人不知所措,她蹲在地上怎么不肯起身离开。她满眼泪花,类似天书的语言,哇啦哇啦地说个不停。郭家兴看她梨花带雨的样子,怕精神受到刺激,再诱发她的精神问题,心一下子又软了。

“要不再等几日,说不好寻找她的家人还在路上的!”郭家兴跟爹说。

图片来自网络

郭守望看到这种情况,也不好再说什么。女人一个劲地跟爷俩点头,表达着自己的谢意。家兴父亲看儿子在这件事上有些心软,思绪再三对郭家兴说:

“她在这里对你有害无利,你要考虑清楚这件事情。”

“遇到这事儿,能咋办?咱家里也就是多了双筷子而已,万一她的家里人找来了,总不能说看到过,不知道去哪里了吧!庄稼人实诚,咱也不能骗人是不?”

郭守望坐在堂屋门口的门墩上,嘴里叼着烟袋。听儿子这么一说,觉得也是这么个理儿,没有再说什么。他猛抽了两口烟,吐出两个大大的烟团,拿起烟袋在墙上磕了磕,背起地上的箩筐出门了。

作者

作者简介:郭保栋生于:年8月笔名:北土。毕业于绥化学院中文系,现任广州舒航汽车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在校期间曾有小文发表。迫于生计毕业后去广东发展,近两年捡起写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