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水塔第一高度,冠绝中原明代砖塔,你

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古称中原,今称河南省;河南省的中心,却不是省会郑州,而是许昌市;许昌城的正中心,有一座有数百年历史、至今依然卓然耸立的地标性建筑——文峰塔。

这座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即公元年,迄今四百年有余。按官方的说法,这座塔可不简单,它是“河南省现存的两百座明塔之冠”。当然这不是我说的,否则平台该误会我是标题党了。实话实说,这个说法有偷机取巧之嫌:如果把定语“明代”去掉,这个塔就没那么突出了:开封铁塔与之形制相似,但比它高了约十分之一,并且是宋代始建的,年代上比它早了足足五百多年。

不过,领衔于几百个明代砖塔,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能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足以显示它的价值。该塔高达50米,在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许昌市区,它依然称得上木秀于林,两个街区之外就可以看到。

考究它的身世,它当初是时任许州知州的郑振光首捐募资并主导建设的,目的是倡导文风,改善风水,本质上是风水塔无疑。郑振光为官清廉,颇有政绩,受到时人敬仰,也是许昌历史上的名宦之一。据说,遴选范围缩小至风水塔一类,该塔为全中国第一高度。

塔类建筑,发源于佛教,我国存世的古塔,绝大多数都是佛塔。明代又盛行三教合流思潮,文人、百姓大都既崇儒,也信佛。从塔的形制上看,许昌文峰塔是标准的十三级浮屠。所以,算成是佛塔也无不妥。事实上,它的确又可称为文明寺塔。历史的变迁中,文明寺已湮灭无迹,而文峰塔却历经多次修缮,保存完好。

仔细观察,塔身略向东面倾斜,应该是地基沉陷所致。不过幅度不大,做伽利略实验恐怕不成;加之塔身上小下大,似无碍塔的稳固。

该塔的截面是八角形,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组成,与一般的佛塔相比并无二致,内部亦塑有佛像。塔基以条石垒就,外侧有精美而古朴的浮雕。塔身为黏土砖砌成,造形严谨而精巧。整体上,该塔下大上小,从下往上,每层逐渐变小。每层皆有斗拱,结构繁复,檐角挂有风铎。顶端是宝瓶状的塔刹。年对塔进行维修时,曾在塔顶发现一面铜镜,一把铁剑,显然是出于镇邪的目的。

第一层塔的正南面,门的上方,书有“文峰耸秀”四个字。“文峰耸秀”也是古人评出的许昌十景之一。文峰塔直插蓝天,在古代普遍低矮的建筑的衬托下,必然极为醒目。

文峰塔在古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代乾隆年间任许州知州的甄汝舟曾专门为该塔赋诗,诗云:

孤耸尖峰削不成,

十三层上插青云。

分明一管生花笔,

书破天章五色纹。

喻塔为神笔,喻天为纸,喻云霞为丹青,何其美妙的意境!

塔南排列有三通古石碑,皆用玻璃罩住,修成碑楼,保护十分严密。不难发现,这几通碑应该是近代遭受过破坏,本已倾倒,后来又修复重立的。

这通碑是万历四十三年所立,与塔同庚,记述了该塔的缘起;

这通碑是清朝康熙年间所立。

这通碑为清嘉庆年间所立。

另外,旁边还有空的石鳌碑座而无石碑,想必是另有古石碑已毁灭无存。

不论域外的声誉是高是低,这座塔总归是许昌人的骄傲。它西边的主干道,就叫文峰路;它北面的广场,叫文峰广场。此外,以文峰为名的地名、店铺名,多如牛毛,难以尽数。

现在,以该塔为核心,建成了“许昌塔文化博物馆”。该博物馆分东西两部分,东部的正中间就是文峰塔,周围花木丛生,犹如清幽雅致的游园;西部则是真正的博物馆,以塔文化为主题,规模不小,值得一览。霞客准备近日具文,专门介绍该博物馆,欢迎读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8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