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地方不同土壤土质,而土壤质地分类一般是根据土壤中的砂粒、粉粒及黏粒含量比例来划分成沙土、沙壤土、壤土、黏壤土、黏土几类,黏粒成分大于80%左右的土壤被称为黏土,黏粒成分在60%左右的被称为黏壤土;不同的土壤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太一样,至于黏土适合种什么农作物,跟黏土本身的特性有关,下面来说说:
一、先了解黏土的特性
黏土里黏粒成分比例比较高,含沙粒很少,土壤黏性高,很难散开,蓄水保肥能力很强(优点),但这样的土壤毕竟太黏了透气性差(缺点),不利于一些农作物生长需要;此外,当黏土缺水,水分特别少时土壤变得干硬粘结成块,比较难敲碎成小块(缺点),而若是黏土水分很多时,土壤黏性其实也不是特别强,人为的处理下,土壤也没那么粘结,可以搅开(优点);这样的黏土乡居小菜见过,也跟家人在这样的田地里种过农作物;那黏土适合种什么农作物呢?
二、黏土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黏土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充分利用起来还是可以种植不少农作物的,乡居小菜这里说的充分利用就是让黏土田地里保持比较多的水分,起码从表面看能看到有浅浅的水层,这样的黏土也不至于特别的粘,用手或者脚搅搅还是能容易搅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需要水生环境下生长的,如水稻、莲藕、慈姑、马蹄、鱼腥草、空心菜、水芹、菖蒲、水葫芦、水芋、菱角、紫芋等。
三、黏土种植农作物需要注意些什么
1、黏土本身黏性比较高,土壤透气性不够好,要拿来种植农作物,要先翻耕过才行,至于要耕几次,具体看田地土壤黏性了,像乡居小菜老家那里种水稻的水田灌溉水比较多后,一般耕2-3遍才插秧。
2、黏土虽然保水性好,但是一旦缺水严重,土壤粘结干硬严重,农作物根系难以长发达,也影响农作物根系呼吸透气、吸收养分,所以在黏土土地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要保持土壤含有一定的水分,当发现田地里的水变少时,要及时的灌溉。
3、黏土透气性差,种上农作物之后,我们要看情况人为的给农作物促进呼吸透气,也就是要搅动黏土,因为黏土长时间的没有外力作用下,粘结得更好,更影响农作物根系呼吸透气、吸收养分生长。
就拿种水稻来说吧,插秧之前人们是耕田过的,田里水分比较多,泥土虽然有一定的黏性但是被耕得很细了,也不显得很粘,而过几周之后,尽管田里水还是挺多的,但是田里的泥土粘得比较结了,不利于水稻根系长发达,人们就得下田去用脚在一株株水稻植株的周边泥土那里搅啊搅,把粘泥土弄散开,而通常这个过程是配合着追肥进行的,更利于水稻生长。
4、缺水后的黏土粘结干硬很难锄开,要种植农作物,得先灌溉让土壤吸足水了再耕田,这种情况一般季节性比较强,像人们种水稻是看气候季节来种地,秋收稻谷后冬天就不种了,春天气候合适了才种,所以冬天是不灌溉水田的,而且是在秋季水稻生长结穗中后期就把水田排水了,一个冬天下来,水田干硬也是不奇怪了,到春季耕种,要灌溉比较多的水才好耕田种植。
5、黏土黏性太强,缺水时又比较干硬,若是一般的农作物如平时我们种的一些瓜类、叶菜类蔬菜,想要在非水生环境下的一般含水量黏土里生长,比较难,乡居小菜老家那里以前人们养猪多,菜地少不够种菜,有些户(包括乡居小菜家)就把部分水田改成菜地种菜,但是怎么施肥,蔬菜就是长得不够好,发黄、植株细弱,挖开黏黏的泥土一看,蔬菜的根系须毛少、短。
想想看,人用手抓那黏土都那么粘,蔬菜的根系那么小,呼吸、吸收养分受到影响也不奇怪了,所以若是打算在黏土地种些非水生环境下生长的一般农作物,不建议直接种,而是建议换走部分的黏土,加些沙土、壤土来降低黏土的黏性成为黏壤土,这样可以种植的农作物选择更多。
总结:黏土由于土壤本身黏性比较高,土壤不够透气,缺水容易结块干硬,而当水比较多时,泥土不难搅开,翻耕土地了,可以种些适合水生环境下生长的农作物如水稻、马蹄、莲藕、鱼腥草等等;若是嫌黏土太黏想种的农作物不好种,可选择少,可以考虑换土,把黏土变成黏壤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