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焉耆的西北,有一座古城,古城一面的城墙

在焉耆的西北,有一座古城,古城一面的城墙依然保存完好

今天小编要带给大家的文章是有关于考察队从库尔勒到焉耆的路途中遇到的事情。话不多说,快点和我一起看下去吧!从库尔勒到焉耆,要向西走半天的路程,路还比较好走。焉耆城几乎仅仅是由几个客店所组成的。在焉耆的西北,绵延着一列山脉,荒凉寂静,这是天山山脉的条支脉。在离客店大约两小时路程的地方,有一座古城,古城一面的城墙依然保存完好。古城呈长方形,在其西面,有两列平行的山岭,山岭呈南北走向。在这些山岭上,大大小小分布着无数的石窟及寺庙,在东南方向,有一些呈现波斯穹隆顶风格的建筑物,它们都是以前的佛塔。

发掘那些穹隆顶建筑物遗址经常非常困难。这些穹隆顶的寺庙建筑,下面房子呈方形,在上面再盖上一个半圆形的顶子,但这样,房子的四角就不能被盖严,但在发掘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四个角上也盖有贝壳状的穹隆顶。原来在建造这些寺庙时,工匠们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他们把杨木板或桑木板锯成与大的半球形屋顶不能覆盖的那些部分相同的形状,把木板盖在上面,再在木板上抹上厚厚的黏土。一个引水渠道从远处位于北边的两条山岭的最尽头,沿着西北方向,一直通到古城中心,地面因此也比较潮湿。

这个古城,就像我们曾考察过的许多其他古城一样,城中都是寺庙与墓地,我们在这里所发现的每一个建筑,都是宗教建筑。在这里我们干得非常主动积极,但炎热和成群的蚊子实在是让我们受了不少罪,尤其是在晚上。幸好我们带有网眼很小的高质量的蚊帐,否则,我们是不可能逃过这些嗜血成性的小动物的光顾的。此外,成群的马蝇也是另一个害人精,无论什么时候巴图斯拉出他可怜的灰色小矮马,只要过一会儿,马身上就血迹斑斑。但我的那匹棕色的马好像稍微好一点。就连人也常受到这些让人无法忍受的昆虫的袭击,被叮得遍体鳞伤。据我们观察,这些马蝇主要是两种,一种体态较大,黄褐色,绿眼睛;另一种较为细长,身体灰色,大眼睛也是绿色的。

非常有趣的是,在这里我们吃得却很好。附近稀疏的草原上常有牧羊人放羊,在平地上盐水没有渗出的区域。还出产某些蔬菜,这全亏了此地地面较为潮湿。在这一古城废墟中我对几个较大的寺庙进行了挖掘工作,遗憾的是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收获。这个古城是在一场大火中毁灭的,在大火中倒塌的这些建筑物的废墟被火烧得如同石头一样坚硬。但还是有些雕塑保存了下来,这些雕塑,随着佛教的东传,具有晚期犍陀罗古典艺术的风格。甚至在具有波斯风格的穹隆屋顶上,也装饰着具有古典风格的站立的比真人还大的神像。在这里根本没有留下壁画,因此当我们发现附近还有一些石窟并且某些石窟早已被沙石埋堵,从来没人去过那里时,我们立即决定离开这个古城废墟,前往那里考察。

在那些石窟中,我们获取了大量的文献写本、壁画及雕塑。在那里,格伦威德尔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热切地表示他要自己指导次发掘。他带了10个民工,寻找选定了一个他认为也许会有丰富遗物的洞窟,然后他们开始工作。但因为语言不通,他无法让民工们明白该去干什么。并且由于呛人的尘土(这在发掘工作中不可避免常会遇到),使他无法忍受,很快,他就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打算,在此窟中一无所获。此后,巴图斯接替了格伦威德尔的工作继续在这一洞窟中挖掘。当他清理完石窟地面时,竟从中发掘出厚厚的一叠精美的大开本的古代书籍,这些书籍是用早期印度文字书写的。不幸的是,有许多野鸽子在这个洞窟中筑巢居住,它们常常吃种蔷薇科植物红色的浆果,因此,它们的排泄物也都是紫红色,许多文献写本都染上了这种颜色。

在此处,我们还发现了大量的彩塑,其表面色彩仍然保存得非常完好。这种彩塑,在东方的古代遗址中非常少,因此在这里我们所发现的就愈显得珍贵。一天,我们正在这个遗址最北面的一个洞窟发掘,这个洞窟我们称之为“城镇窟”(TownTemple),其窟中壁画在这个古城中具有代表性。忽然天上乌云翻滚,很快就下起了大雨,雨是那么大,我们甚至都不能相信在中欧北部会有这么大的雨,而这里却是干旱的中亚腹地。我曾听人说过,这个时节下雨通常都会是一场大暴雨,因此在雨即将下时,我劝说爱走路不爱骑马的格伦威德尔立即往回跑,他听了我的话。

雨下得越来越大了,巴图斯和我立即开始包裹我刚从“城镇窟发掘出的文献写本。我们先把它们捆好,然后外面再裹上雨布,然后骑上马往回跑。我们的那些民工则喜欢在洞窟中避雨,他们可以在里面生堆火,睡在自己带来的小毡毯上。在格伦威德尔走后差不多40分钟后,我们也登上了小山坡,这时,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褐色的激流从各个山谷口汹涌冲出,刚开始它们也并不很大,但仅仅一会儿,它们就汇成了一股巨大的水流,流过之处,吞没了一切。

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看完以后有什么感受呢?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的话可不要忘记给我们点赞收藏哦,如果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给我们的建议也欢迎大家发表在评论区,小编都会仔细看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