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泥砚,由泥烧制的名砚,为何能成为四大名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www.bdfyy999.com/m/

历史上任何一个称号,都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历史的沉淀,不是那么随意能够留下来的。比如“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这些经过千百年的洗炼,沉积下来的,都是一等一的精品。

四大名砚之中,端砚、歙砚、洮砚都以产地命名,且都是石砚,唯有澄泥砚是以制作工艺命名的砚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澄泥砚虽说不以产地命名,但是熟悉砚史,了解砚台的人都知道,这里的澄泥砚,指的是绛州的澄泥砚。

那么绛州的澄泥砚为何名列四大名砚,成为四大名砚之中的异类呢?

澄泥砚历史悠久

砚台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研磨器,伴随着松烟为主的人工墨的出现,砚台的制作工艺以及材质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石砚、陶砚、瓷砚、玉砚、铁砚、漆砚、琉璃砚等二十多种材质的砚台,但主流的还是石砚和澄泥砚。

澄泥砚既不是陶砚也不是瓷砚,烧制温度介于两者之间。它是在秦砖汉瓦的基础发展而来的,起源于秦汉时期,唐朝时发展到一个高峰,两宋、明代包括清朝初期,澄泥砚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绛州是一个古地名,历史上行政范围多有变化,大致在今临汾盆地南部县域与运城盆地中部,知州官员驻地在今新绛县及其周边。这里曾经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许多遗址表明,这里的人们很早就学会了制陶技术。这位澄泥砚的烧制提供了技术基础。

汾河,汇太行、吕梁、太岳、五台、中条诸山之支流,一路挟裹含有镁、铁、铜、钾、铝等10多种矿物元素的泥沙急下,流至新绛县的汾河湾时,变得平缓下来,因此绛州这里是个天然的采泥场,这为澄泥砚的制作提供了原料支持。

绛州人文荟萃,绛州裴氏一千多年来长盛不衰,出将入相,做官的人比比皆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家生产的澄泥砚很早便成为朝廷的贡砚,这也让绛州的澄泥砚很早就名扬天下。

澄泥砚品质一流

不管什么砚台,对质地的基本要求有两点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一是质地必须细腻,只有在质地细腻的砚台上研墨,才能保证研出来的墨汁没有渣滓、笔毫与砚面在反复舔墨摩擦时不会受到损伤;二是砚面还要蕴含一定的锋芒,这样才能保证墨锭经过研磨而形成墨汁。这两点显然是矛盾的,好的砚台就要在这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平衡点。

绛州裴氏澄泥砚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历史记载,绛州裴氏澄泥砚有两种采泥方法,一种是把缝制好的绢袋子放到汾河里,让河水夹带着泥沙自然流进袋子后再筛岀,一年以后,里面留下的就是颗粒很细的澄泥。另一种是用布袋子装上黏土,在装有清水的容器里涤荡,沉淀下来的就是细泥;晾干再用更细网眼的布袋子重复涤荡、沉淀,直到达到要求为止,澄去上面的水,沉淀在下面的就是用来制砚的澄泥。

不论哪种方法,得到的澄泥都非常细腻,这样烧制出来的砚台才不伤笔毫。此外绛州裴氏澄泥砚制作工序复杂,从澄泥到制胚、烧制,要经过几十道工序,这样做出来的澄泥砚,如石砚一般坚硬,但比石砚更细腻。

因此绛州裴氏澄泥砚“质坚耐磨,温润如玉,储水不涸,积墨不腐,呵气可研,不伤笔毫”,一直以来都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澄泥砚制作工艺上乘

中国古代的文人“玩心”很大,总是把一些他们喜欢的东西做到极致。砚台作为文人必用工具,在他们心中很有分量。澄泥砚相比石砚,可塑性更强,因此更受文人的喜爱。

绛州裴氏澄泥砚砚台造型除传统的方形、圆形、风字型、八角形外,还出现了大量仿生砚和象形砚。砚台饰纹有花鸟、鱼虫、人物等多种雅趣吉祥的图案和名人题字。千百年来绛州的匠人们一直在砚台的形制上进行突破。时至今日也是如此。绛州裴氏的澄泥砚,将新生婴儿的手脚印烧制在砚台上,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新的砚台即宝宝手脚印砚台。这恐怕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种新样态。

绛州的澄泥砚雕工非常精致。这点从如今绛州裴氏澄泥砚上就能看出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绛州裴氏澄泥砚的制作者裴林虎、裴俊青父子,不仅能将花鸟、吉祥图案在砚胚上雕刻的栩栩如生,更为难得的是在柔软的泥土,展现出铿锵霸悍、粗犷豪放的“金石味”,这种“刻软显硬”的手法,是非常少见的。

正因为上述原因,绛州特别是绛州裴氏的澄泥砚,千年不衰,位列四大名砚,成为砚林一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