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张法预应力施工
1)张拉流程
①预应力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管道应留压浆孔与溢浆孔;应在曲线孔道的波峰部位留排气孔;宜在最低部位留排水孔。
②管道经检查合格后,应将端面封堵,防止杂物进入。
③预应力筋张拉应符合下列要求
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
张拉方式:曲线或L≥25m直线----宜在两端张拉;L<25m直线------可在一端张拉。
④张拉前要实测孔道的摩阻损失。
⑤张拉原则:张拉顺序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宜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
⑥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固,锚具应用封端混凝土保护。
(2)压浆与封锚
①张拉后,应及时用水泥浆进行孔道压浆,水泥浆的强度不得低于30MPa。
②每一工作班组应留取不少于3组砂浆试块,标养28天。
③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当白天气温高于35℃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④压浆后应及时浇筑封锚混凝土。封锚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宜低于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80%,且不得低于30MPa。
⑤孔道内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后方可吊移预制构件;设计未要求时,应不低于砂浆设计强度75%。
(3)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程序应符合规定
关于预应力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A.预应力筋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6%之内
B.预应力超张拉的目的是减少孔道摩阻损失的影响
C.后张法曲线孔道的波峰部位应留排气孔
D.曲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
B
本题考查的是预应力张拉施工。预应力超张拉的目的是减少因为预应力钢筋松弛而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以及因预应力钢筋与管道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下列后张法预应力孔道压浆与封锚规定中,正确的有()。
A.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24h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
B.多跨连续有连接器的预应力筋孔道,应张拉完一段灌注一段
C.压浆作业,每一工作班应留取不少于3组砂浆试块,标养28d
D.当白天气温高于35℃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E.封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75%,且不低于30MPa
BCD
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封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80%,且不低于30MPa。
关于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管(孔)道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A.管道可采用抽芯法制孔预留
B.管道允许有局部破损
C.管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D.管道可以使用套管连接
E.管道固定困难时,可适当移动其位置
ACD
一般工程可由钢管抽芯、胶管抽芯或金属伸缩套管抽芯预留孔道。浇筑在混凝土中的管道应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不允许有漏浆现象,且能按要求传递粘结力。预留孔道用的管道应采用定位钢筋固定安装,使其能牢固的置于模板内的设计位置,并在浇筑混凝土时不产生位移。金属管道接头处的连接套管采用大一个直径级别的同类型管道。
案例分析
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互通工程。主线跨线桥Ⅰ的第2联为(30m+48m+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预应力张拉端钢绞线线束横断面布置如图5-2所示。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公称直径Φ15.2mm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每根钢绞线由7根钢丝捻制而成。代号S22的钢绞线束有15根钢绞线组成。其在箱梁内的管道长度为.2m。
事件三,编制了主线跨线桥Ⅰ的第2联箱梁预应力的施工方案如下:
(1)该预应力管道的竖向布置为曲线形式,确定了排气孔和排水孔在管道中的位置;
(2)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采用两端张拉方式;
(3)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和各钢绞线线束的张拉顺序;
(4)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工作长度为cm,并计算了钢绞线的用量。
4.事件三中,预应力管道的排气孔和排水孔应分别设置在管道的哪些位置?
5.事件三中,写出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并给出图5-2中各钢绞线线束的张拉顺序。
(用图5-2中所示的钢绞线束的代号“S11~S23”及“→”表示)
6.事件三中,结合背景资料,列式计算图5-2中代号为S22的所有钢绞线束需用多少米钢绞线制作而成?
4.预应力管道的排气孔应留在曲线孔道的波峰部位;排水孔宜留在最低部位。
5.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
宜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图5-2中钢绞线线束的张拉顺序为:S22→S21→S23→S11→S12。
6.每根钢绞线的制作长度为:.2+2×1=.2m;每束S22由15根钢绞线组成即:.2×15=m;
图5-2中S22有2束,一共需要钢绞线数量为×2=m。
二、围堰施工
围堰应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0.5~0.7m,其外形会直接影响堰体的受力情况,必须考虑堰体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1.土围堰:宜用黏性土、粉质黏土或砂质黏土作为筑堰材料。填土应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龙。
2.土袋围堰:围堰两侧用草袋、麻袋、玻璃纤维袋或无纺布袋装土堆码,袋中宜装填不渗水的黏性土。堆码时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龙,相互错缝,堆码密实平稳。
(1)有大漂石及坚硬岩石的河床不宜使用钢板桩围堰。
(2)施打时,必须有导向设备。
(3)施打顺序一般从上游向下游合龙。
(4)钢板桩可用锤击、振动、射水等方法下沉,但在黏土中不宜使用射水下沉办法。
(5)经过整修或焊接后的钢板桩应用同类型的钢板桩进行锁口试验、检查。接长的钢板桩,其相邻两钢板桩的接头位置应上下错开。
4.套箱围堰:下沉套箱前应清理河床。若套箱设置在岩层上时,应整平岩面。当岩面有坡度时,套箱底的倾斜度应与岩面相同,以增加稳定性并减少渗漏。
4.双壁钢围堰
(1)各节、块拼焊时,应按预先安排的顺序对称进行。拼焊后应进行焊接质量检验及水密性试验。
(2)钢围堰浮运定位时,稳定性验算。在水深或水急处浮运时,可在围堰两侧设导向船。围堰下沉前初步锚锭于墩位上游处。浮运、下沉过程中,围堰露出水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m。
(3)准确定位后,应向堰体壁腔内迅速、对称、均衡的灌水,使围堰落床。
(4)水下封底前,应清基,逐片检查合格。
对现场填筑土围堰的施工要求是()。
A.围堰填筑应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拢
B.筑堰材料宜用黏性土,粉质黏土或砂质黏土
C.打木桩固定
D.围堰底下河床底上的淤泥、石块、杂物应清净
E.要分层夯实
ABD
打木桩固定会使土围堰松散,影响使用效果,故C选项错误;土围堰应填出水面之后进行夯实,填土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龙,故E选项错误。
钢板桩围堰施打顺序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进行,一般()。
A.由下游分两头向上游施打至合龙
B.由上游开始逆时针施打至合龙
C.由上游分两头向下游施打至合龙
D.由上游开始顺时针施打至合龙
C
钢板桩围堰施打顺序一般从上游向下游合龙。
案例分析
某公司中标一座跨河桥梁工程,所跨河道流量较小,水深超过5m,河道底土质主要为黏土。项目部编制了围堰施工专项方案,监理审批时认为方案中存在以下问题:
(1)顶标高不得低于施工期间最高水位;
(2)钢板桩采用射水下沉法施工;
(3)围堰钢板桩从下游到上游合龙。
项目部接到监理部发来的审核意见后,对方案进行了调整,在围堰施工前,项目部向当地住建局报告,征得同意后开始围堰施工。
1.针对围堰施工专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正确做法。
2.围堰施工前还应征得哪些部门同意?
1.(1)围堰高度应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包括浪高)0.5-0.7m。
(2)在黏土中不宜使用射水下沉的办法,应采用锤击或者振动。
(3)围堰钢板桩应该从上游向下游合龙。
2.围堰施工前还行征得规划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水务管理部门、航运管理部门、建设管理部门的同意。
三、沉入桩基础
1.沉桩方式
锤击沉桩---宜用于砂类土、黏性土
振动沉桩---宜用于密实的黏性土、砾石、风化岩
射水沉桩---密实的砂土、碎石土、砂砾土;黏性土及重要建筑物附近中慎用
静力压桩---宜用于软黏土(N20)、淤泥质土
钻孔埋桩---宜用于黏土、砂土、碎石土且河床覆土较厚的情况
应通过试桩或做沉桩试验后会同监理及设计单位研究确定的沉入桩指标是()。
A.贯入度
B.桩端标高
C.桩身强度
D.承载能力
A
应通过试桩或做沉桩试验后会同监理及设计单位研究确定贯入度。
应慎用射水沉桩的土层是()。
A.砂类土
B.黏性土
C.碎石土
D.风化岩
B
黏性土中应慎用射水沉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