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泰长江大桥ldquo双管齐下r

“咱们的取土难题终于破解了,以后的桥梁建设又多了一项制胜法宝。”二航局常泰长江大桥项目5号墩的副工段长管政霖看着已经稳稳立于江中的5号沉井,难掩内心的激动。

常泰长江大桥5号墩沉井下方,土层不均匀、泥土构成复杂、层底高差大,而且有大量软硬相间的塑粉质黏土层,对于深水环境来讲,这是一种极难清理的特密实土质。

“智能化的前提是高度的自动化,只有设备先进了,我们才有逐步推进智能化实施的能力。”年,管政霖从二航局技术中心被抽调出来,专门参与常泰长江大桥智能化取土下沉相关设备的改进管理工作。

而管政霖早就已经对该问题有了预判:“年初,为了解决瓯江北口大桥南锚沉井在硬塑黏土中的下沉难题,我被调入技术组,当时收集的论文素材对常泰大桥的取土设备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是一篇名为《老黏土地层吸泥装置研究及应用》的论文提到了一种破除水下黏土的冲泥器及施工方法,能够运用到常泰大桥的吸泥管改造中。恰巧的是,这篇论文的作者竟然是二航局老员工。

管政霖通过多方打听查证,找到了论文作者——万火清,并邀请其到技术中心作客。经过了解,万火清自年从二航局第五分公司退休,今年已经79岁,作为公司桥梁围堰、沉井等基础结构取土下沉方面的专家,他先后参建过多个重点桥梁工程项目。

“万博士,原本的水下取土是采用空压机结合高压水泵进行吸泥,然后采用空压机气举清泥,面对瓯江北口大桥这种老黏土,显然不够用。”会议室里,管政霖虚心向万火清前辈请教,老万因为年轻时爱动脑筋,对传统工艺设备进行改良,所以留下了“万博士”的美誉。

“问题的关键在于孔洞,黏土被高压水冲击后,松散的速度非常慢,且呈现出一个个的孔洞。孔洞变多后,孔与孔之间的土体会成块脱落,难以清理出水面,吸泥效率非常低。我看了瓯江北口大桥和常泰长江大桥的地质,这一点上,它们非常像!”万火清一眼就看出问题所在。

要改变传统的方式,就要将高压水和高压空气结合起来,用高压水迅速冲散黏土,用高压气体让混合物的密度变小,使之更容易被吸上去。

年末,常泰长江大桥项目部正式邀请万火清到现场指导管政霖团队,最终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集高压射水喷头、供气与吸泥于一体的吸泥管。这种优化升级的吸泥管拆装时间仅需4小时,比传统气、水分离式管路设备拆装节约了一倍的时间。它不仅能吸取沙土,还可利用高压射水喷头冲散黏土,达到破除黏土的效果。新型设备在常泰长江大桥砂层和软塑黏土层取土过程中发挥出了极佳的效果。

除了设备革新,项目部为了克服局部盲区取土和困难地层取土的难题,还专门研发了一种机械臂水下定点取土机器人。作业时,只需将水下机器人本体下放至工作区域,机器人就可以支撑于内井壁,完成驻位后,通过机械臂伸缩、回转、俯仰来破除盲区处土体。

“‘双管齐下’的取土措施,不仅实现了5号墩沉井的顺利下沉,而且让二航局水中沉井基础的‘武器库’又多了一项关键‘法宝’。”管政霖自豪地说。

来源

交通建设报

二航局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点击图片

回顾精彩内容

精益求精!守住3毫米质量底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