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最后来说说砚。
砚就是这样,如果不考虑磨墨,有个盘子就行了。甚至,盘子也不用,有个凹形物就行。我在山里就用过。
远古砚制砚材料,要求坚实细腻而又发墨良好。
在磨墨年代,要求墨砚,首先要坚实耐磨,不然天天磨,很快就磨穿了。而且,磨出的石沫和墨汁混合,效果不好。
第二,磨出来的墨,颗粒越小越好,这就要求材质细腻。这样的材质也不易伤笔。
第三个要求,发墨良好。这要求砚石细腻之余,还要微有铓锷。研究认为,砚石需要由两种颗粒细小均匀的矿物组成,主要成分是硬度较低的黏土矿物或方解石,还需要含有小部分硬度较高的次要矿物。
同时满足这几条要求并不容易。比如玉,又坚实又细腻,可是不发墨,磨来磨去也磨不出墨汁。
我读小学的时候,市面上有一种粗陶砚,超级发墨,很受小学生的欢迎,磨墨特快,但是墨的颗粒很粗。
自古以来,在四种优质石材的基础上,流传下来四大名砚:端、洮、歙、红丝。也有人把澄泥砚算入其中,不过它不是石材,是用泥烧制而成。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好石,好砚,名气稍逊,使用效果应该也有区别。
端砚原石端砚,传统四大名砚之首,产于广东肇庆市的端溪。
端砚洮砚,产于古洮州,即现在的甘肃省南部洮河流域,卓尼县、岷县、临潭县一带。
洮砚歙砚,产于古歙州,包括今天的安徽省歙县,江西省婺源等县。
歙砚红丝砚,产于山东青州市黑山和临朐县老崖崮。
红丝砚我觉得,中国文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艺术化,重视审美。好石材难得,传统中国人就在加工上大做文章。上面那些名砚,普遍形制优美,雕工精细,放在书桌上,看着就让人心旷神怡,确实算得上是个宝物。自古至今,都受到收藏家的追捧。
但是,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对于学生,我们不建议购买这种美轮美奂的工艺砚,价格太贵,又不实用,砚池浅,墨容易干,清洗也不方便。
最初,我们推荐给书法学生使用的是这种学生砚,有各种型号。
学生砚在很多年里,没得选择,这是唯一的学生砚,比较便宜,现在也还很多卖。
实践证明,这种砚不怎么好用。它在设计理念上,完全照搬传统砚,中间一个大大的砚堂,俗称砚心,是磨墨之处。四周一圈那个沟,传统叫做砚池,磨出来的墨,可以推到这里面去,储存起来以备使用。
但是现在学生用的都是墨汁,直接倒进去,砚心没什么用,只能用来掭笔。砚池太窄,存墨不多,容易干,毛笔伸进去蘸墨也不方便。最后是,剩下的墨倒出来不容易,清洗也困难。
后来,市面上出了这种书法墨盒,形象与传统墨砚有差别,也可算作学习砚。
书法墨盒这种墨盒是瓷器,不贵,作为当下使用的学习砚,设计比较合理。
首先,砚池比较大,比较深,装墨多,不易干。中间有一个砚心,不是给人磨墨的,是用来掭毛笔的。旁伸一个砚嘴,有点像茶壶嘴,剩余的墨容易倒出来。还独创一个砚把,可以作为笔架,架毛笔。
唯一不足的是,因为是瓷做的,不发墨,万一哪天想把进去的墨,再磨一下,没辙。
对传统墨砚感兴趣的学生,我们通常会推荐这款墨砚。
半圆砚这种砚,卖的地方没有名称,根据形状我们把它叫做半圆砚。
砚池深,储墨多,盖上盖子以后不容易干,清洗的时候也方便。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磨墨。
审美也是一种价值。它的形制比较好看,我去过的几家店铺都说是端砚,不知道是真是假,但看起来比较像回事,放在书法桌上,有点文房之宝的样子。
半圆砚的问题,是没有掭笔的地方,写字时,要另外备一个小碟子。
书法学进去以后,生活中各种巧合,出于雅好,收藏一两块砚台赏玩,那是另外一回事,此处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