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轻黏土艺术被誉为“指尖上的艺术”,是一种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综合型艺术。红河县的李福芬就以此为基础,创作出了许多小巧精致的卡通民族人物。
走进李福芬家中,笔者看到李福芬坐在一张方桌前,专心致志地搓揉着一团彩色的超轻粘土,或徒手或用小刀,凭着自己的想象将粘土捏成傣族、哈尼族、彝族、汉族的服装、首饰、水烟筒、竹篮等各种造型。一块块普通的超轻粘土,经过她的巧手揉、捏、刻、划、画,变成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卡通人物文创作品。
“像这个公鸡帽,是模仿我们的公鸡帽做的,尽量做得逼真。像这个篮子,结合了本地特色的竹编文化,我会继续把它做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竹编文化。这服装的花边也很有我们红河县少数民族的特色……”李福芬一边用手指着,一边说。
据李福芬介绍,她以前是做出纳工作的。偶然在媒体上看见别人用超轻黏土做各种人物,她觉得很好看,萌生了喜爱之情,便从网上找来了许多教学视频自学,又买来各种颜色的超轻黏土学着做少数民族人物。每次下班,她就开始学做民族服装花边、公鸡帽,做好之后发布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获得广大网友的喜欢,自己也有了一笔收入。
李福芬坚持做超轻黏土艺术的动力,源自于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她说:“发表的时候好多人都说太有红河县的地方特色了!我就想努力做好带有本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东西,更好地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这边的少数民族和特色文化。”
李福芬身边也有很多做民族服装和民族首饰的人。她经常去看他们做的衣服首饰,或者把衣服首饰借来家里自己研究,以此来加深自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李福芬认为,作为年轻一代的青年人,更应该把民族文化传承下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尝试,吸收新的东西,让作品与时俱进。
“目前主要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