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窑,从农村长大的人们对土砖窑并不陌生,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盖房子还土坯挂蓝砖斗,让人看后有一种江南水乡的徽派建筑风格。曾记得,儿时的小伙伴经常放学穿梭在这旧砖穿打土仗或捉迷藏。
近几年来,国家实行保护耕地与环保政策,昔日的土砖窑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后。但是,国家的一些古代留下来古城墙、古建筑特的修复还是离不开这些蓝色的、红色的粘土砖瓦。近日,记者在沧州下乡釆访时,就发现国家重点保留下来的古建筑砖厂古窑。
在农村里盖房时老人们常说一句关于建筑材料的话,就是“秦砖汉瓦”的名词。
“秦砖汉瓦”这个词语说明在这一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成就。这时期的建筑结构和装饰非常华美,建筑的墙面不是素面的。秦代的建筑相当可观,我上学时学的古文《阿房宫赋》中的阿房宫,其间雕梁画栋,壁画、壁饰充满各个角落。
那时的蓝砖比现在的砖大,当时用木柴或麦秸火烧到一定程度,然后用凉水泼湿后成为蓝色的黏土砖。据老人说,蓝砖比较奈水泡,不容易破碎。特别是一些河流的桥坝,浸水部分必须是蓝砖否则容易出现破裂破碎现象。
沧州这家古砖厂是为北京故宫修缮专供篮色砖瓦的。
寒冷的冬天,烧窑老工人坐在窑洞边十分暖和与舒适。可是,在炎热的夏天那可汗流夹背了。
这是一座废弃的土砖窑。
土砖窑中的三个工人正在用煤砖烧砖、控制火势的大小程度。据工人帅傅介绍,这一窑砖也给烧它个十来多天的时辰才能熄火。
古窑烧出的砖如同旧砖一样,不过比现在的红砖大了许多。
但凡这样的古窑场都供奉着“老君之神”的牌位,期待着这窑青砖兰瓦烧制成功,否则半生不熟如同成为废物。
现如今环保政策这么严格,这里仍可实用砖煤做燃料,不过这可能是无烟煤、清洁煤吧。否则,环境部门早己处罚或停产它了。
古砖窑的热气腾腾地用窑口冒了出来。
这是清朝道光年间遗留下来的砖窑,距今将近二百来年,现己作为文物保护起来了。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烧制的这些兰砖运到北京故宫院内,砖上仍然标刻着古砖厂的名字,出现质量问题后便于查找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