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大三下乡寓教于趣,体验多彩课堂

7月9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五四爱心学校赴黄山“说文写字”实践团队走进黄山市祁门县雷湖中心学校,开启了支教第一天的征程。寓教于“趣”,为这一群乡村里的留守儿童带来一场品趣味知识、观指尖世界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多彩课堂,从而推动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破冰活动,拉近师生距离

“老师,我叫吴希宇”“我叫桂隽豪,老师你是教我们哪门课的老师呀”,7月9号一早,雷湖小学二班的教室里就传来了孩子们稚嫩的声音。为了让各班老师与学生尽快熟络起来,每个班在7月9日上午开展了破冰活动。

作为二班班主任,志愿者阮异凡先组织小朋友们做了自我介绍,并选出了班长、副班长等班干部。“虽然我们的支教活动只有短短十几天,但我认为我应该让每个孩子都在班级中有参与感、存在感,让外向的孩子遵守班级纪律,内向的孩子多多开口说话,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志愿者阮异凡如是说道。

“老师,我来帮你出黑板报吧”,一班的几个小朋友自告奋勇,帮志愿者们出了第一期黑板报。破冰活动后,一声声欢快的“老师好”代替了陌生的眼神,志愿者老师们也都露出来欣慰的笑容。志愿者们和小朋友们在人海中汇聚,在时光里巧遇,所以注定人生中彼此会共同走过一段旅程,志愿者老师每天也都在收集着细小的幸福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志愿者老师在准备欢迎黑板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高馨怡摄

雕塑彩绘,描绘美好童年

“孩子们会用画笔说话,表达出最澄澈的内心”。7月9日上午,团队给孩子们上了一节雕塑彩绘课。不同于平常的绘画课,雕塑彩绘课用画笔在小雕塑上涂色创作。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队员们采用的是深受孩子们欢迎的卡通小人雕塑。队员们先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一些生动传神的雕塑彩绘以及几种常见的涂色方法和颜色搭配方法,随后为孩子们示范“赛车小人”的涂色方法。“小朋友们不用和老师涂一样的颜色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涂色”。孩子们都被手里的颜料和小雕塑深深吸引,聚精会神地一点一点勾勒自己心中卡通小人的模样。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都得到了理想的作品。

“老师,你看我涂的这个小狗像不像学校门口的那只小黄狗”。在今天的雕塑彩绘课中,孩子们不仅通过细心观察描绘生活中的各种色彩与造型,还通过自己的想象搭配颜色,画出许多好玩有趣、具有鲜明色彩的作品。小朋友们的创作让志愿者们感受到了童年的纯净和美好,在这炎炎夏日给队员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图为小朋友在雕塑彩绘课上的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高馨怡

黏土手工,装点指尖世界

“指尖的世界很奇妙,能看到每个小朋友独具匠心的灵魂”。“老师,我要米老鼠。”“老师,这个是维尼熊吗?”手工黏土课上,一声声呼喊从四面八方传来,小朋友们动动自己的小手,用五彩斑斓的黏土,绘画本上的一个个动画人物或者其他图案就被一点点捏出来。既减轻学生的压力,也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加一些新鲜感。当下课铃声响后,教室里,小朋友们还沉浸在手工黏土课的欢乐中。“老师,快看我捏的大房子,我以后要和爸爸妈妈一起住这样的房子”,他们兴致勃勃地展示着,讨论着自己捏出来的黏土作品,教室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做手工的过程,磨练浮躁不安的性格,唤醒想象力与创造力;涂色的目的,发现意料之外的惊喜,收获舒适感与幸福感。

孩子们的心灵虽稚嫩,但表达出的是最澄澈最纯真的梦想。“在观察孩子们做剪贴画的时候,我看到孩子们个个都热情饱满,充满活力,像早晨的太阳一样有活力。并且许多孩子能用手中一块小小的粘土描绘出自己简单的梦想,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我也被深深地感染着、激励着”。支教志愿者管少燕如是说道。

图为小朋友在观察自己的黏土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吴怡摄

这个夏天,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五四爱心学校赴黄山“说文写字”实践团队将不忘初心,秉持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融合课堂和实践,拓展雷湖中心学校学生们的眼界,带领他们看外面的世界。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促进小朋友们的全面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志愿者自身综合素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6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