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拉合尔换流站
当地时间10月23日凌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设计参建的巴基斯坦默蒂亚里—拉合尔±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拉合尔换流站现场灯火通明,亮如白昼。这一晚,直流场电压升至千伏并稳定运行,标志着直流站系统调试顺利结束。同日,项目输电工程全线贯通。全体建设者见证了巴基斯坦国家电网首次达到千伏最高电压等级,记录下浓墨重彩的历史一刻。
解难题抓开局
默蒂亚里—拉合尔±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是“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上的最大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安徽电建一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拉合尔换流站千伏交流场区域、交流滤波器场区域、降压变区域、站外电源区的土建施工以及建维区区域、站前区生活类建筑物施工等任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年5月,项目部首批进点人员面对当地气候环境恶劣、物资采购周期长、国内外材料标准不统一,安保形式严峻等困难,不慌不忙、紧锣密鼓地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同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前,编制完成了包括项目实施规划、项目安全管理及控制方案、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强制性条文差异清单等在内的工程项目开工前期报审文件。物资采购部门在警察和军队的全程保护下,深入公里范围的市场内调研,早出晚归,一路风尘。项目部还积极引进属地队伍,制定了适用于属地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试卷,做好入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为项目开工各项工作推进打下了基础。
年10月12日,项目主体结构第一方混凝土在建维区管理人员宿舍楼区域浇筑完成。由于业主要求,材料制作加工部分为美标,部分为国标,而美标及试验方法与国标差异较大,采购工作困难重重。项目常务副经理韦小超说:“我们跑了好几家材料市场,并同总包、监理、设计及试验单位协调,按照设计标准现场进行试验对比,试验合格后再进场材料。”
采购过程中,项目发现,当地前后三次采购进场的黏土砖均存在规格不统一的问题。但周围公里范围内多为手工砖厂,只有少数几家机制砖烧结厂。经过多次调研,项目最终选定了一种价格适中,规格质量相对较好的机制砖厂,并结合项目现场实际情况与机制砖生产机械和生产工序,实事求是地给厂长提出了一些优化砖体质量的建设性意见。再次进场的砖在质量上有了明显改善,得到了监理、总包的认可。
精管理控质量
“我们承建的是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项目中唯一的输电通道,项目始终把质量管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项目技术质量部负责人李治刚说。
项目建设过程中,安徽电建一公司积极引进属地队伍,占比高达四分之三,而属地工人从未接触过如此等级的电网工程建设。为高标准完成工程,项目部坚持策划在先、样板引路,不断提升属地工人的施工工艺和技能,最终达到工艺美观,质量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李治刚介绍,千伏交流场地及滤波器场地主要构筑物由构架组成,施工特点面广点多,场地内分布各种型号地脚螺栓,各种短柱密密麻麻分布。“支架基础施工前,属地工人打起了退堂鼓,表示他们不懂这些工艺,可能完成不了工作。”
李治刚和建筑专业技术员一边安抚工人情绪,一边组织劳务管理人员、施工班组长及作业人员进行工艺质量培训,以图片为主,将质量规范和不合格的问题图片进行直观对比演示。正式施工前,项目部与监理、总承包单位针对地脚螺栓加固、基础倒角、清水混凝土等开展专题讨论,并在现场进行样板制作,所有属地人员现场观摩,手把手教学。项目部从复测定位轴线、同一个基础地脚螺栓根开再到测量基础间根开间距层层把关,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最后1余基构支架基础全部顺利移交安装单位,工艺规范优良,获得业主赞誉。项目一鼓作气,表彰了几名表现突出的“属地之星”,提升了属地工人的信心。
墙体砌筑影响着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美观,在巴方安保宿舍楼墙体砌筑前,项目部提前组织属地作业班组进行工艺质量培训和技术交底,结合前期墙体砌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逐项进行说明。正式砌筑前,项目部从现场培训中挑选几名中国熟练瓦工,通过现场一边砌筑一边讲解的方式,对巴方工人进行教导。“两匹一吊、三匹一靠”等专业术语也在巴方员工间流传开来,起初,一名中方瓦工带一名巴方瓦工,巴方瓦工熟练后再带一名新人,就这样巴方人员学会了中国人的匹数杆、线坠等基本砌筑配套工具,砌筑技艺也逐步提升。
善协作勇担当
巴基斯坦常年高温,夏季普遍日温高达42摄氏度,现场走上一圈就挥汗如雨,安徽电建一公司定期组织开展“送清凉”慰问,调整施工时间段。为尊重当地宗教信仰,项目部要求全体中方人员严禁在属地员工面前饮水进食,并错开高温时段进行施工,尽量减少属地人员重体力和高处作业,降低作业风险。同时,项目部坚持每月底前完成巴方人员工资发放,逢年过节提前落实工资发放事宜,让大家过个好节,得到属地员工的一致称赞。
正因项目部将每一位属地员工的利益都放在心上,属地工人对项目部很是信任,并在多次行动上支援着项目工作。年6月,因项目建设需要,需要在现场旁租一块五亩空地堆放砂石,当地村民开出了90万卢比的“天价”。得知消息后,属地工人为项目部“打抱不平”,第二天属地翻译哈利德就陪同项目负责人拜访该村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还有几名属地工人自发同行。拜访中,他们略显激动地表示,中国企业为村民提供了很多岗位,应该给予最优惠的价格。最终在长者的介入下,该地的租金减少至38万。
年初,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项目部未雨绸缪,及时编制应急预案,采购防疫物资,做好隔离区设置、生活区宿舍分块管理等措施。由于现场属地员工流动性较大,为了确保“外防输入,内防传播”,项目部于3月24日决定实施封闭管理,所有人员只出不进。五月、七月分别有伊斯兰教重大节日“开斋节”与“古尔邦节”,对于信教的巴方工人意义重大。项目部通过翻译对属地工人逐一做好思想引导,希望他们留守现场。巴籍翻译费萨不仅积极帮助项目部劝说每一名属地员工“留在现场是安全的”,也要求他同在项目的弟弟比拉尔不许离开,他说:“我们应该要给别的工人作一个榜样,如果我们都走了,那么别的工人也会离开。”
在工程收官之年,施工现场无论昼夜一片繁忙。中巴员工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坚守岗位,同防疫情,共克时艰,完成送电前的各项消缺工作,建筑单体陆续移交给运检单位,最终迎来了胜利一刻。
“默拉直流工程投运以后,年输送电量能力能达到亿千瓦时,巴国电网正式进入高压直流输电时代。作为一名普通的建设者,能有幸见证这一重要时刻,特别骄傲自豪。”项目常务副经理韦小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