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水运报」
□全媒记者周佳玲通讯员龚昭中张灵
近日,记者来到长江上游朝天门至涪陵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简称“朝涪段工程”)王家滩碍航滩段整治点,只见江水平静清澈,江面也不闻噪音,朝涪段工程Ⅱ标段项目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施工更讲求“环保施工”,一些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正被广泛应用于航道整治工程中。
据介绍,“朝涪段工程”地处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生态环境构成多样,鱼类资源丰富,且公里工程河段点多线长,涉及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10余处取水口,生态环境敏感。如何在施工的同时做好“生态环保”这篇大文章?作为朝涪段工程Ⅱ标段项目的施工单位,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可谓在施工上下足了“绣花”功夫。
朝涪段工程Ⅱ标段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彭高峰告诉记者,该项目(洛碛—涪陵段)主要包括洛碛、王家滩等5处碍航滩段和老鹰石、扁担梁等6处零星炸礁点的整治,涉及的工程内容包括疏浚、炸礁、筑坝、护坡等。水下炸礁时积极推广使用环保新型炸药,且每次炸礁前均会使用驱鱼设备将鱼群驱离施工区域。
此外,水下钻爆时采用高风压一体化钻爆设备。这种设备施工效率高,能尽快完成施工目标任务,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时间。
同时,项目部正在开展高频振动、铣挖破岩、重锤冲击等非爆方式水下清礁关键技术研究与运用,以期替代传统爆破清礁作业工艺,减少对鱼类和水下生物的影响。
水下炸礁后,渣石该如何处理?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对此也采用了适合川江航道生态环境的施工手段,实现弃渣的再利用。
记者了解到,项目部首次在长江上游中堆水域创新性建造了生境营造区。“水下炸礁产生的渣石,挖起来运至生境营造区,形成浅滩—深槽交错地貌格局,可以增加水底生境的异质性,为水下生物提供索饵、繁殖、生长的场所,达到工程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彭高峰向记者介绍道。
在水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还会同时开展水质和水下沉积物取样,进行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调查,动态优化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小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下洛碛护坡工程是朝涪段工程Ⅱ标段项目的重点内容。据介绍,该水域岸坡主要为粉质黏土岸坡,存在比较严重的塌岸现象,需要通过护坡工程恢复岸坡对水流的控制作用,保持岸线稳定。但在这一护坡工程中,也点缀着丝丝绿意。
施工人员介绍,护坡采用钢丝网格、生态护坡砖等生态结构,完工后铺撒植耕土,散播狗牙根等本土植物种子,同时护坡水域建造生态修复区,将达到与生境营造区同样的目标效果。
施工期间,项目部还将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放流各类鱼苗、底栖生物,增加长江水域生动物种群的数量,促进水下生物资源多元化、保证水下生物多样性。
不仅是水下,对于水上施工的船舶,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积极落实好生态环保要求,要求所有施工船舶实现水污染物“零排放”,促进上游航道治理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确保整治效果和生态效益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