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黏土 >> 黏土介绍 >> 去看红砖文化展

去看红砖文化展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电话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位于三江口镇方山村的方明耀家“红砖文化展厅”收有余件红砖制品,大致有多类余种多件。我对数字一贯迟钝,难以想象这几百上千意味着什么。在我粗浅的认知里,大概无非一些方砖、卷瓦、小火炉、滴水檐瓦,或者更艺术一点的砖雕、烧成装饰用的花格之类。

  走近民居改造成的展厅,迎面一副对联,“独对秦砖汉瓦吟诵唐诗宋词元曲沐浴清风明月,时逢国泰民安颂扬政通人和业兴欢呼舜日尧天”,颇耐寻味。走在其中,眼之所见,却一次次刷新我的认知。在侧屋二楼,涌入眼帘的是满地的筷筒,少说也有二三十个,形状虽相似,而细节各不同,这种莆阳大地曾经家家必具的日用品,一般分为三格,中间一格放筷子,左右两边放调羹,正面往往雕有龙凤呈祥、麒麟送子、财丁贵、三元五桂等吉祥图案,还有诸如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工农兵、红五星、葵花向阳或忠字形等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图案。从婴孩拳头大的到大人膝盖高的火炉也有二三十个。“红泥小火炉,绿蚁新醅酒。”很自然地从脑海里跳出来。“寒夜客来茶当酒”,火炉上坐着“扑扑”冒响的茶壶,氤氲的白雾便环绕了殷红的炉。

  徜徉藏品之间,砖、瓦、香炉、烟囱、瓦罐,其量之多,让件的概念如此深刻,也让我有时恍惚。六角斗底或四角方砖铺地,四斤砖、五斤砖立起墙, 瓦、瓦片覆顶,瓦当、杉头瓦、滴水瓦承接和收集雨水,筒瓦摆上脊头,特制的燕尾脊高翘,镇宅罗汉、神人和神兽次第站立。这是房的外在。面南的大门,下有砖的门当承托门扇,上则砖雕吉祥图案挂门楣,左右花格的窗棂,和梅兰竹菊或福禄寿喜的墙面装饰,阳光从不同角度照出不同的剪影。踏步进屋,而包砖覆砖的灶台一般常有,上立烟囱,旁有筷筒,砖砌的壁龛,贴张灶王爷画像,也可能有砖烧的雕塑。必需品之外,于物件的添置便各个不同了。米瓮、托盘、蚊香炉或花篮,而也有祭祀用的果盘、防蚂蚁的碗托、插香的炉、龙头状的烟囱口。砚台、笔洗还有笔架、镇纸,对应着笔墨书籍和收支账册。观音、如来、悟空和四大天王的塑像,龙、凤、麒麟、狴犴和雄狮,林林总总。有一个仅半个成人拇指大小的香炉,也有许多个神情各异的土地公神龛。几块印符的模板和制糕点的印模。老鼠和南瓜雕在同一片瓦上,让人猜测背后的意味。鸡的食槽、猪的食槽与象棋棋盘在一处,还有满地满架的秤砣。呀,我已经无法一一描述了。

  匠人的技艺在时间里凝固。筒壁上寥寥数笔线条勾勒的是兰花。袒胸露乳的佛像,长耳垂肩嘴角含笑,一双眼睛鲜活。盘着的龙,怒目圆睁,髯须飞扬而鳞片清晰可数。我看见鸟灵动花正艳。我看见鹿回首鱼正跃。我看见鹤引长颈松不老。我看见精美的书法作品,“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要将字写在坯上,入窑经高温烧制定型,再呈现出如此精美的书法作品,没有一番真功夫怕是不可实现。在这些砖瓦制品中,处处可见千姿百态的文字纹、动物纹、花鸟纹、祥云纹等,寓意美好。一个拇指大的笔筒,雕着拙朴的“状元”二字,透露了最直观的寓意。

  芳山村有三四千人口,这里河沟密布,地表二三十厘米之下就有丰富的黏土资源,烧制砖瓦成为村民的一大主业。从清末建起第一座砖瓦窑,高峰时平均约每百人有一座窑。生活在这个远近闻名的砖瓦专业村,方明耀少时所受的耳濡目染,也许是“红砖文化展厅”的一个源头。展厅附近有一座宋淳熙年间建成的金墩陡门,可知八百多年之间沧海桑田,这个海河交汇之地,即将融入城市之中。也可以知道,地底下藏着的正是浅海的滩涂,它们成了制作土坯的上佳材料。

  展厅显眼处专门辟出一角,摆出烧制砖瓦必需的工具。制作瓦片的模具坯斗、双连坯斗、三联坯斗。制作 瓦坯的模具 斗、双连 斗。瓦筒坯斗,半干时用圆筒卷成圆形筒坯,然后对剖为瓦筒,入窑烧造,这便是所谓的“瓦解”了。还有砖斗、六角斗底框、四角斗底框和杉头瓦、瓦当印模等制坯模具。用于刮平各种坯型的瓦刀。制砖坯时割土的砖錾。还有扁担、戽桶、刨刀、锯子等,各自有各自的用途。当然锄头、铁锹等大件工具也必不可少。

  看着这些工具,我会想起我的父母。当木匠的父亲后来不再与木头们较劲,他的那些工具,锯、刨、斧、凿们都去了哪里,是送人了,还是在工具箱里一天天地衰败了?母亲不再下地种田,钉耙、镰刀、连枷、畚箕之类,慢慢地都被时间收去了……

  方明耀对自己的收藏很自豪,“有时候,打量着某个物件,不知不觉地就会沉浸进去,猜想匠人的劳作、流逝的时光。”但他流露出淡淡的担忧,虽然已经收了这许多,但是不知道还有多少有特色的砖瓦破碎在时间里,而对收到的这些,至今未能有合适的办法加以整理和展示。

  近二十年了,方明耀的收藏除了来自莆阳大地,还触及周边的惠安、福清、永泰等地,以此观之,红砖文化,源深而其流甚广。旧光阴,老故事,躲藏在这些坛、罐、瓶里。叫得出名字的,说不出用途的,都在这里,浓缩了时光,沉淀了岁月。随随便便拿起一个,手心里便传来数十年时间的重量。有“同治拾贰年仲春置致盛徐号”字样的秤砣;被“破四旧”磨去吉祥图案的筷筒;两块“兴化府城砖”辗转而来,走过了四百多年的时光,向人讲述嘉靖四十一年倭寇攻陷兴化城的血泪史。

在这些丰富的藏品里,还有别具异域风情的作品。那是一些红瓦制作的水壶,不仅造型与日常所见迥然不同,壶面上,还刻有中亚男士、波斯少女的头像,竟然与海上丝绸之路大有关系。郑和七下西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远渡重洋,用丝绸、茶叶、陶瓷换回了象牙、玛瑙、香料等,推动了海外贸易。心灵手巧的先祖们,凭着外域传来的图像,运用丰富的想象,凭借独特的手艺,烧制出美观实用的波斯瓦壶。眼前这些造型独特的瓦制品,令人遐思连连。(邹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