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毛乌素沙漠,走进南匈奴国都统万城,游

北京什么地方治疗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说起匈奴你能想到什么?在我的印象里匈奴就是能征善战,过着游牧生活。

关于匈奴的描写也大多集中在秦汉时期,也正是因为匈奴的存在成就了蒙恬、卫青、霍去病这样载入史册的名将。但我怎么也想不到匈奴人竟然会建立起一座都城,放弃游牧转而过着城市生活,这里就是统万城。

想要来统万城,那必须要深入毛乌素沙漠腹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榆林以及周边地区每到春秋风季,整座城市黄沙飞舞,毛乌素周围也被贴上了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标签。我就在想,是不是统万城的没落也与毛乌素沙漠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呢?

我们离开榆林,一路向西,跨过无定河,目标统万城,在去统万城的路上就会越过曾经的毛乌素沙漠,为什么说是曾经,因为如今这里即将从地图上消失,已经被治理成一片片绿洲,几乎看不出沙漠的痕迹。

沙漠变绿洲,在曾经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现在这个不可能已经成真,当它真的出现在我们眼前时,除了惊喜更多的是震撼。

让人更加惊叹的变化当属无定河两岸了,随着沙漠治理的逐见成效,在无定河两岸已经有许多的水稻了,在大陕北还能种水稻?水稻里还有养殖的螃蟹,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让人惊叹。

其实毛乌素沙漠之所以能短时间治理成功还要从它的形成说起,在古代这里也曾是水草丰美的地方,要不然赫连勃勃也不会在此修建都城。后来由于过度开垦放牧这里才逐渐沙化形成沙地。

欣赏着毛乌素的改变,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统万城,统万城的位置正好在陕西和内蒙的交界,无定河在城南缓缓流过,到这里很明显就能感受到塞外风情。

说到这座匈奴城就不得不提到南匈奴这一匈奴分支。早在汉武帝时期,多次远征匈奴,卫青、霍去病连战连捷,收复河套收复河西走廊,把匈奴人赶到漠北,这支匈奴人一路西行据记载在欧洲的许多地方都有匈奴人的后裔。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匈奴人向南归附汉朝,被后世称为南匈奴,当华夏大地上有强大政权的时候他们顺从,当华夏大地陷入战火时他们蠢蠢欲动。就在这几百年里,赫连勃勃、刘渊也都足以载入史册。

统万城这座城就是赫连勃勃所建,赫连勃勃是十六国时期夏国创建者。公元年—年在位。勃勃自己说过:“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于是就有了统万城这个称呼。

统万城已有近年历史。始建于公元年,竣工于公元年,在汉奢延城改筑而成。这个位置历朝历代都是游牧民族和汉民族交融的地方,文化、习俗相互融合,非常有看点。

在这座城有着非常接近中原文明的防御体系。整座城从高空俯瞰,规模庞大,由外郭城、东城和西城3部分组成。外郭城呈曲尺形,周长.4米,面积约万平方米:东城周长米,西城周长米。如今城墙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在城内还有一些中原文化解释不了的建筑,像是祭坛一类的游牧民所特有的文化元素。

在南侧是一座座马面,马面不必多说,中原建筑的传统体现,防御时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城的西南角是一座气派的角楼,如今历经风雨外观就非常有艺术感,角楼也是是古代城墙防御工程的重要组成设施,起瞭望和防御作用。战时,驻守角楼的士兵可以从正面发射弓箭火器,还可以配合两侧敌楼及城墙正面守军用交叉火力杀伤攻城士卒。

统万城的西城西南湡台即为西南角楼遗址,经测量,其基础以上高度26.62米,底部长约35米、宽约26米,是统万城造址现存的制高点。《统万城铭》中有“高隅隐日,崇塘际云”的记载,就是对西南陽台的形象描述。

这里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墙体呈现出白色,当地人因为颜色的原因也习惯把这里称为白城子,而这种白色也有两种解读,第一种是因为城墙的材料中有一种叫“高岭土”的矿物,当时修建时有添加此物。高岭土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和二氧化硅,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黏土矿物,色常成白色。第二种说法是统万城用“三合土”蒸土筑城,三合土即砂、黏土矿物、熟石灰三种成分以一定比例相结合而成,因此无比坚固又能呈现出白色。

整座城堡繁荣了几十年之久,后来在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一统北方期间,统万城被攻克,从此设置为统万军镇。穿越毛乌素,探秘统万城,这次陕北的旅程收获很多,如果大家感兴趣想要了解这段文化,那来这里准没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