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需要具备哪些基础能

进入谱系圈以后,除了“干预”这个词被我们天天提到外,还有个词也分分钟被我们憧憬着、念叨着,那就是——“融合”!孩子达到什么程度才能融合?该选怎样的机构融合?融合前要做好哪些准备?融合后要注意哪些事项?真是问题多的说也说不完啊!

让我们北京爱莲幼稚集团教育总监,北京市海淀区现代艺术幼儿园执行园长,北京市海淀区学前教育督导员,北京妇女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应用行为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残联精协孤独症委员会副秘书长,世中联儿童保键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赵琦赵园长为我们解读融合教育必须。

赵园长除了身兼我们在人物介绍中提到的那么多重要的社会职务外,还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职务”在身——多重身份的妈妈:她不仅是一个16岁自闭症少年的妈妈,一个9岁普通男孩的妈妈,还是一个有着多个宝宝的园长妈妈。

一、融合教育的基础,从了解儿童开始

1.特殊不是错,每个儿童本来就是独特的

当我们的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后,我们往往会把他们的很多表现都跟发育发展障碍联系在一起,常常觉得自己的孩子和普通儿童差别太大,没法去参照比较。

No,no,no,事实上,无论特殊儿童还是普通儿童,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即使同卵双胞胎也会有非常大的差别。孩子们之间的个体发展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所以啊,我们大可不必过于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儿童割裂开来看待,而忽略了儿童本身的发展特点。

简而言之,要帮助孩子,就要先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他们、了解他们,才能更加客观地教养好他们。

2.特殊儿童的发展同样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尽管我们的星儿与NT相比差异会更大一些,但首先,他们也是儿童,他们的身心发展还是遵循着普通儿童的发展规律,而且共性其实要远远大于差异性。

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共性主要体现在5大领域:发展历程模式的相似、生命组织结构的相似、心理需求要素的相似、人格结构发展的相似,以及社会适应内容的相似等方面。▼

而特殊儿童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在以下这3个方面他们的差异性更大了一些。▼

3.掌握儿童发展规律才能打好融合的根基

目前的各种儿童发展测评工具,像ALSOLIFE、VB-MAPP、韦氏等,数据都来自于普通儿童。我们的孩子做完测评后,报告里显示的“相当于n岁的发展水平”,不也是在跟普通儿童进行比对嘛!

同时呢,其实多数特教机构的老师对普通儿童的发展规律了解的并不多,他们在给孩子做计划、做训练的时候常常会体现出形而上的思路。

因此,作为特殊儿童的家长,我们就要自己武装自己了,至少基本的儿童心理发展知识是我们一定要懂的。普通儿童怎么玩儿、怎么想、怎么做,怎么学、怎么成长,和成人不同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要关心的议题。

0-3岁儿童学习和发展特点

0到3岁的小宝宝们有着独特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学习途径,以及发展水平和速度。▼

如果我们在测评中发现,自家孩子在某个领域只相当于一两岁儿童的发展水平,那么我们就应该及时作出调整,用一两岁儿童感兴趣的、能理解的方式去跟他互动,带他们学习。

更加适合0-3岁儿童的教养原则,是支持他们发展主动学习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下图的4大原则来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合适的支持性环境。▼

概念解析:促进性材料

促进性材料也叫低结构材料、低结构玩具,比如积木、黏土等。这类玩具更能适合孩子的发展。

比如我们给孩子买一辆小汽车,孩子可以发展出来的玩法会很少;但如果我们给孩子的是乐高积木,孩子的发挥空间就会增大很多。

3-6岁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特点

3到6岁的孩子,是一群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在游戏中学、在交往中学,同时他们之间也开始表现出更明显的个体差异。▼

通常孩子到了3岁就可以去上幼儿园了,这是因为实际发展年龄到了3岁的孩子需要在更广泛的社交、更丰富的游戏中来获得体验式的成长,此时爸爸妈妈的怀抱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了,幼儿园却刚好是一个可以促进他们成长的环境。

推荐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不是通过书本或记忆抽象的符号来完成的,而是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构建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我国幼儿园课程设计的总纲要。它把儿童的发展分为以下5大领域,11个子领域。这些领域下的各项标准,就是我们为孩子做融合准备前,先要打好的基础。▼

在每一个领域中,还会有很多小目标。比如在“身心状况”子领域中,3岁的孩子要达到3个小目标:有健康的体态、安定愉快的情绪,以及一定的适应能力。3岁刚好对应幼儿园的小班,那么我们就可以对照我们的孩子,观察他们是否能够达到这3个身心标准。

二、普教理念和特教方法都掌握才能玩转融合

1.入园前先打听好课程体系和教学理念

当我们有机会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首先要了解的,是这所幼儿园主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理念是什么。

目前国内常见的教育理念有下面图中介绍的这么多种,可别嫌复杂,学会了才能选对了。

现代艺术幼儿园采用的就是“高宽课程”的理论体系。高宽课程又叫“主动学习课程”,它强调儿童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构建中来。

孩子们每天早上会先到各个活动区去转一圈,选择好自己当天的兴趣,并跟老师一起为自己安排好计划,然后就可以去学习区开始一天的游戏学习了。期间,老师会为孩子们提供好所有的材料,构建出能让孩子自主活动的环境。最后,在一天结束后,每一个小朋友都会回来,在老师的带领和辅助提示下,回顾自己一天的体验和收获。

提到主动学习,我们就要多讲一点了。教育真正的内核是儿童的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的环境中,无论孩子的程度好不好,他们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注的事情,从而能够很好地融入集体,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那么,调动孩子学习动机的核心因素又在哪里呢?答案就是:让孩子享受过程,自己掌控自己的兴趣,体验到成功的可能性,拥有能胜任和自信的感觉,这些才是内驱力的动力之源。

回到我们的孩子身上,无论他们的功能高低,我们都想希望通过早期干预来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如果我们的孩子很久都学不会说一句话,我们就要好好地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给了孩子足够的环境来,他们能够感受到这句话的作用;在教的时候我们是不是问的太多,没有给孩子一个他们自己能够控制的环境;或者是不是我们等待的太少,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产生自信的感觉。

2.幼儿园的常规和作息是我们的好参照

优秀的融合幼儿园,比如现代艺术幼儿园,每学期都会对所有的儿童做一个评量,根据评量结果,老师可以看到孩子下一步需要什么样的支持,然后据此安排孩子的课程和学习环境,做好师生互动。与此同时,孩子们也会通过幼儿园的每日常规活动全面完成他们的主动学习。

在我们的孩子去幼儿园融合之前,家长一定要做足功课。首先要知道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尤其是几点吃饭、几点睡觉。如果作息时间和孩子平时的时间不同,那么我们就要在入园之前提早给孩子调整一下作息时间。

此外,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活动也是我们可以提前开始让孩子适应的环节。比如吃饭时,值日分餐、独立用餐、收拾餐具,每一个环节都是我们孩子的一个小目标。

对于程度不是太好,无法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其实家长也可以试着按照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来给孩子做一个小小的计划,这样日后孩子去上学的时候,无论是普通学校还是要特殊教育学校,都能够更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

3.融合之前更要加强特殊教育

对普通教育了解的越多,我们越会打开思路,反思自己对特殊教育的理解,反思自己对家里那位特殊需求的孩子教育的是否得当。

特殊教育到底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