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个月,舞阳泥塑传承人4幅作品献礼建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6417_0.shtml

为了向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献礼,舞阳县刘氏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刘双喜精心创作了《征程》系列泥塑作品。近日,记者采访了刘双喜,听他讲述创作历程。

泥塑是用黏土塑制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今年38岁的刘双喜是舞阳县吴城镇后刘村人,刘氏泥塑的第四代传承人。他从小看爷爷用黏土做庙宇塑像、屋脊兽首砖花等,非常喜欢。他10岁开始跟着家人学泥塑。刘双喜大学读的是艺术系,对泥塑这种艺术形式更加热爱。如今,他主要从事雕塑、动漫手办、民俗泥塑、浮雕彩塑等创作,以漯河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民俗故事为题材,他的作品多反映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反映漯河人民的劳作和生活。

谈及《征程》这部作品的创作,刘双喜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他希望创作一组作品,既能反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光辉历程,又能展现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在做好策划和充分的准备后,从今年4月份起刘双喜开始进行创作,历时一个月,于5月初完成了这组共4幅、大小均为30cm×20cm×3cm的泥塑作品。

通过刘双喜一双巧手的细心雕琢、反复打磨,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他拿着这四幅作品介绍道:“这个是《革命先烈光辉历程》,主要讲述战士得胜归来、群众热情迎接的场面,体现了战争年代的军民鱼水情;《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是工、农、兵宣誓的画面;《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展现的是白衣战士抗疫的事迹,由隔空拥抱、援鄂医疗队等几个画面组成;《戍边英雄时代楷模》表现的是漯河戍边英雄王焯冉的事迹。”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希望能够通过我的作品,展现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自己的力量。”刘双喜说。

民间艺术——泥塑

泥塑艺术是中国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即用黏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民间手工艺。它以泥土为原料,其制作方法是在黏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或动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

泥塑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流行于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

泥塑作品多反映群众的生活状态,大都是朴实的人物,刻画细腻,贴近生活。这种独特的原生态艺术,其雕塑语言具有深深的艺术感染力。

年5月,泥塑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尹晓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