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道算术题:
你知道武汉市一天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吗?
最新的答案是:1.3万吨
接下来是一道问答题:
你知道教室、图书馆、食堂会产生哪些垃圾吗?这些垃圾又该怎么分类?
4月,在武汉自然博物馆,蔡甸区第六小学三年级3班的60名学生通过环保研学实践找到了答案。
环保课堂见“圾”行事
“同学们,你们知道茶叶渣属于哪种垃圾吗?”
“生活中脏污的包装袋你们觉得应该放入哪类垃圾桶?”
“你们还知道哪种垃圾可以作为肥料滋养土壤吗?”
出发前,研学老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见‘圾’行事”垃圾分类小课堂,通过趣味十足的垃圾分类动画及专业的PPT课件讲解,将科学实用的垃圾分类知识多形式、多角度普及给学生。随后,研学老师以小组答题、自由抢答、模拟投递比赛等方式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学生们争相作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垃圾分类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
在研学老师的组织下,学生们开动脑筋,利用卡纸和彩笔,手工制作常见垃圾的卡通图示,为给市民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做好前期准备。
用心“构建”生态王国
活动开始,同学们走进武汉自然博物馆,此番研学他们带着两个任务,其一是参观古生物化石标本;其二是邀请市民参加垃圾分类小游戏,科普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在长江文明馆和贝林大河生命馆展厅,北极熊、非洲象、恐龙、猛犸象……各种化石标本,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同学们,垃圾分类不仅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它与很多动植物的命运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坚持垃圾分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
随后,在研学老师的组织下,学生们分组合作,利用提前准备好的黏土、树叶和鞋盒,大胆创意,制作生态场景图。
这些生态场景模型造型立体、样式精美,让人忍不住为学生们的奇思妙想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