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中山市,有个羊角涌的水系。在中山人心里,羊角涌水系曾经一度很出名,先是因为河水发臭出名。后来,对羊角涌水系的治理又很成功,并且很具有典型意义而被人们广为传诵。那么,在对羊角涌水系的治理中,人们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呢,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接下来,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中山市有好多条内河,最有名的有三条内河,分别是马恒河,羊角涌和白沙湾。因为人们常年排污,且没有及时疏通等原因,这三条内河逐渐成为了死水,因为河水散发着恶臭,成了城市治理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三条内河中,又以羊角涌水系的问题最为突出。
年,中山市通过招标的方式,正式启动了以羊角涌为首的三河治理工作,决心还全市人民一个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可是,尽管请了专业的队伍,但清淤工作并不简单。以羊角涌水系为例,水底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淤泥形成,这样一来,清淤工作就必须隔一段时间就开展一次,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不说。重要的一点是,清理出的淤泥放在哪里。这些发臭的淤泥一不能当煤烧了取暖,二不能当饮料发展养殖业。堆在哪里都不成,不仅占用土地,重要的是,淤泥还会产生臭水,甚至会对当地的空气,水系造成二次污染。
这样的清淤治理工作开展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理想,百姓并不满意。最后,相关部门找到了一个专家团队。
专家团队一点儿不含糊,到现场考察一番,然后挖取一些淤泥当样品,拿回去做研究。很快,专家团队给出了治理意见,根据他们对淤泥的化验,发现羊角涌河底淤泥的物理成分,与制砖用的黏土的物理成分十分相近。既然这样,何不将计就计,用淤泥来制砖呢?这样不仅清理了淤泥,还产生了经济效益,专家称这种方式为“断尾”式处理方式。
要将发臭的淤泥,变成可以当成建筑材料的方砖,当然并不简单。首先,要将淤泥提取出来。人们采取的方法,首先将一段河道先围起来,然后排净河水,再用高压水枪将河底的淤泥彻底而完全地“挖”出来。接下来,通过粗格栅,细滚筒筛,将挖出来的淤泥中的垃圾等杂质分离出去。然后,再通过絮凝浓缩作用,机械压滤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去除淤泥中的水分。产生的余水经过三级沉淀等方式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而处理完的淤泥,已经是可用的泥饼了。但是依旧采用传统火烧的方法制砖,不仅消耗燃料,燃烧还会产生空气污染,这又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宗旨相悖。专家团队给出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利用在泥饼中添加固化剂,建筑垃圾等骨料为掺料,通过加温加压的方式,在不用火烧的情况下,将泥饼制成砖块。
采用这种方法,平均每立方米的淤泥,就能产出近万块环保砖,平铺后大概有多万平方米。小编要说的是,这种砖的强度比烧制的红砖还要结实,可是却不能应用在工业和民用的建筑上,最好的使用方式是建设地下工程,或者是当建筑物的地基使用。
废物变成宝贝,这就是观念转变的结果。
哪吒有句台词,小编很喜欢,假如明命运不公,我就和他斗到底,河里的淤泥是死的,而人却是活的,办法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够想出来。相信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河水污染问题最终一定能够解决,让无数条羊角涌水系的河底淤泥,都能变废为宝,最终造福人类。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张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