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比伦王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大规模修建巴比伦城不仅是发展意图所致,也有在极大的虚荣心在推动,否则不会用昂贵绚丽的釉砖去打造古城城门——伊斯塔尔门。
新巴比伦城中著名的伊斯塔尔城门,全部用奢华明艳的彩釉砖浮雕装饰,《行走的巴比伦狮子》就在其中。
伊拉克巴比伦遗址的入口伊什塔尔门的复制品
伊斯塔尔门,雄狮在漫步尼布甲尼撒二世用诸神之名来为城门命名,恢宏灿烂的伊斯塔尔门以战神兼爱神伊斯塔尔命名。
原始的城墙,两旁有神兽浮雕最下层的旧砖才是原始的遗迹
可惜的是,原版的伊什塔尔门只留下了地基和散落的砖。如今,只能在德国的帕加马博物馆,瞻仰美轮美奂的重建品。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考古博物馆,可以看到部分原来的琉璃砖雕。巴比伦人把不容易处理的黏土塑形、灌模、浸泡,再把用颜料制成的釉彩涂抹在砖上,放入炉子进行烧制。最终,将这些砖块拼贴成色彩饱满、形态生动的浮雕。
德国佩加蒙博物馆拍摄的伊什塔尔城门
这位女神具有至高无上的神性,主管晨昏两星,带给世界白昼与黑夜的交替,同时她又关照着人类的狩猎,看护着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同时又是性爱之神和为人类拔除痛苦的慈悲之神。因此她是巴比伦人最看重和崇拜的一位神祇。
尼布甲尼撒二世非常虔诚,也足够虚荣,这些都化为伊斯塔尔城门的奢华——顶棚和门用香柏木做成,天然幽香,切合女神的气质;
大门用蓝色的琉璃砖布满,阳光下闪烁着两河流域最壮观、最有活力的宝石光泽。穿过大门是宽阔的游行大道,每年的新年,谦卑的巴比伦人都抬着神像从大门穿过,沿着游行大道一直前往各个神庙。
于是在大道两旁的墙壁上,一样是耀眼的蓝色,而目上面用昂贵的釉砖浮雕刻面了象征着三位神祇——伊斯塔尔、雷暴之神马尔杜克和风暴之神阿达德的三种动物,分别是狮子、龙和公牛(一种欧洲野牛)。
在20世纪早期德国人发现新巴比伦城后,这些浮雕被拆开送往各大博物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得到了狮子、公牛和龙的浮雕;
象征马尔杜克的龙
象征马尔杜克的龙伊斯塔尔门上的龙浮雕,约公元前~前年,釉砖浮雕,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等几个博物馆均有收藏。该种龙又称怒蛇,是雷暴之神马尔杜克的宠物及象征。
丹麦哥本哈根嘉士伯博物馆有一头狮子、一条龙和一头公牛的浮雕;美国底特律艺术学院收藏了一条龙的浮雕;
象征阿达德的公牛
象征阿达德的公牛伊斯塔尔门上的公牛象征着风暴之神阿达德。它完成于约公元前~前年,釉砖浮雕,收藏于丹麦哥本哈根嘉士伯博物馆等。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德国柏林佩加蒙博物馆等都收藏有狮子的浮雕。
行走的巴比伦狮子约公元前~前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等
狮子浮雕,被称为《行走的巴比伦狮子》,和其他所有浮雕一样,都是由黏土压制成的砖块拼接而成。
这些砖块在使用之前先晒干再烧制,这样制成的砖块变成了棕红色,最后上一层模仿天青石的鲜明的蓝色釉做背景色。
砖与砖之间的衔接接,一定不会有任何美学上不合理的状况出现,比如接缝不会出现在动物眼睛上。
狮子象征着巴比伦人崇拜的战神及爱神伊斯塔尔
狮子身体的颜色主要由白色、金色和棕色釉来完成,釉料的主要配方是植物灰、砂岩、砾岩和卵石,这些材料混合在一起反复熔化和冷却,最后压成粉末,再加上有颜色的矿物,像是钴,然后涂抹在砖块上继续烧制,以釉能成型的温度为淮,这个过程叫釉烧。
釉烧之后,这些亮眼的釉砖开始拼接,接缝控制在了1~6毫米,缝隙中涂上沥青作为黏合剂。整个新巴比伦城大概用了万块这样的砖块进行装饰,奢华程度可见一斑。
在蓝色釉面上行走的金色狮子,一共有60头,分布在游行大道的每一边。它们威风凛凛,代表着权威、凶猛、野蜜和坚定,乍看上去似乎没什么不同,都是白色的身体和黄色的鬃毛,但其实在颜色上有细微的差别,而且东边和西边的狮子分别先迈出左脚和右脚,向前行走着。
每一个狮子图案都砌成了11排,底部有橙色的边框。它们雄壮矫健地迈出每一步,气定神闲、从容不迫却不怒自威,浑身上下散发着生命力和权威感,进一步增强了这座城市的威严与荣耀。
如果想看比较完整的伊斯塔尔门和游行大道,可以前往柏林佩加蒙博物馆,德国考古学家对城门进行了修复。古老的伊斯塔尔门如今从多年前苏醒,骄傲地审视着这陌生的世界,同时也连接起遥远文明和现代文明。
巴比伦人的新年游行大概相当于今天的3月20日或21日,是古代巴比伦人的新年。他们要在这一天庆祝麦子的收获,是非常重要的民间节日,同时也具有宗教意义,因为他们要以游行的方式从伊斯塔尔门向北游行。这个节日要持续12天,其间,伊斯塔门和游行大道专门用来进行新年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