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豆瓣89的动画电影,告诉我们笔友见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呀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玛丽与马克思》定格动画,诠释了笔友的最高境界

今天向大家安利一部动画电影。

这是一部澳大利亚的黏土动画《玛丽与马克思》,上映于年。动画采用纯手工制作,做了张嘴和个瞳孔,由独立画面制作而成。

动画一上映就斩获多项大奖,更是史无前例地成为圣丹斯电影节首部担任开幕影片的动画电影。

它被列入豆瓣必看TOP,豆瓣评分8.9。

它是一部黑色怪诞,又不失质朴纯真的影片。

一句话概述电影内容:两个互相的人,通过写信救赎彼此。

我不是很建议父母陪着孩子一起看,这是部成年动漫,诠释了笔友的最高境界。

01开端

玛丽家住澳大利亚,是一个8岁的小女孩。因为额头上有一块胎记,时常因此自卑。她不仅孤独,还常常受到别人欺负,唯一的朋友是自己做的玩具。

母亲是一个酒鬼,终日酿酒,喜欢从商家“借东西”回家,回家喜欢边喝酒边看球赛。父亲则是工厂员工,相比和女儿相处,他更喜欢收集“死鸟”做成标本。

玛丽是不幸的,像无数孩子会问父母“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一样”,母亲的回答让她困惑,为什么自己的出生是一个意外。

这是个不幸的家庭。

为了弄清宝宝是怎么来的,玛丽在邮局随机选了一个联系方式,并寄去了一封信。

信的一端,是一名叫马克思的中年男人,来自美国。马克思没有父母,没有朋友,没有恋人,离群索居。他读不懂别人的表情,不理解成人世界的规则。

“纽约是个很吵很闹的地方,我更愿意住在某个更安静的地方。我不喜欢人群、亮光、噪音和气味。”

收到信的那天,他正参加完暴食者匿名会。

对了,44岁的他因为爱吃巧克力,体重已经飙升到斤。对于玛丽的来信,他激动地看了又看,在窗前来回踱步,终于下定决心给玛丽回信。

从此,他们之间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书信来往,成了忘年交。

02世界格格不入,幸而遇见了彼此

马克思好像打开了话匣子,第一次给玛丽回信就详细地说起自己曾经从事的工作,说起了自己的宠物,看病的医生,以及隐形的朋友。很难想象,一个44岁的中年男人会对一个8岁的小女孩絮絮叨叨说起自己的过往。

那些在人们眼中孤僻的人,不是不愿与人交流,是害怕无法交流,于是

他们用沉默保护自己。

一旦遇到可以倾诉的人,可以分享的人,他们会比任何人更珍惜交流的机会。

他们有相同的爱好,喜欢吃巧克力,爱看《诺布利特》。世界很大,但能遇到在一起交流的人,很难。

两个同样渴望友谊的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在一封封信件中分享日常点滴,喜怒哀乐,奇思妙想,以及对他人和世界的困惑。真正的友谊是怎样的呢,你有没有还在联系的笔友?

马克与玛丽的相处,告诉我们什么是笔友的最高境界。

马克思会真诚地解答玛丽奇奇怪怪的问题,会给她支招如何免受欺负,尽管每次玛丽的问题,会引起他动荡世界的不安,会引起恐惧与焦虑。

玛丽也会告诉“马克思”如何减肥,如何感受“眼泪”,并寄去一些温暖的小礼物。

玛丽与马克思是被社会忽视的群体,一个缺乏关爱与理解,一个拥有社交障碍。他们在人群中,在这个世界里格格不入,幸而遇见了彼此,成为各自的光。

03最好的相处,是学会坦诚与和解

尽管玛丽与马克思,有着长达20年的友谊,但有两次几乎中断了联系。一次是玛丽来信,问马克什么是爱,恋爱是什么?无疑,关于恋爱的话题,让马克思再次崩溃。

他不知道怎样回答玛丽,他害怕继续交往会伤害自己,于是他把自己封闭起来。在没有遇到玛丽之前,他有三个目标,拥有吃不完的巧克力,满屋《诺布利特一家》的收藏,以及交一个朋友。

九年来坚持买同一串数字的马克思中了大奖,实现了财富自由。

对于物质上的满足,可以用金钱填补暂时的空虚,可是精神上的慰藉,却需要一份真挚的友谊。

因为压力、焦虑,医院,与玛丽暂时失去了联系。玛丽在漫长的等待中,陷入了自我怀疑,敏感而又脆弱的心灵受到了重伤。她感到了背叛,于是在愤怒中烧毁了马克思所有的信件。

马克思在医生的建议下,坦诚地向玛丽诉说关于爱情的看法。这时的玛丽才知道,原来马克思常常在与焦虑抗衡,患有亚斯伯格症(即现在的自闭症谱系障碍高功能亚型)。

一直以来,马克思会为玛丽解答任何问题。其实,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坦诚的,只有坦诚地才能成就永恒。每个人都有他的情绪与秘密,都有不愿面对的过去与话题。身为朋友,我们能做的就是说出最真实的感受,各自理解,避免伤害。

友谊之所以能长存,一定是彼此在双方身上找到了归属感。马克思可以用他渊博的知识为玛丽解决各种问题,可是却解决不了成人世界的情感问题。

随着玛丽的长大,随着伤疤的消失,玛丽愈发自信,不仅和喜欢的人步入婚姻的殿堂,还因为在研究亚斯伯格症的贡献中,成为一名受欢迎的作家。

当玛丽给马克思寄去自己的书籍时,并准备和马克思见面时,却不知道迎来他们感情破裂的导火线。

04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与缺陷,每个人都是天使

马克思不认为自己患有“精神病”,虽然没有人理解,但希望唯一的朋友玛丽能他当作一个正常人对待。

玛丽的研究成果,击垮了马克思的心理防线,愤怒的他选择与玛丽决裂。他扣掉了打字机的“M  ”,收起了关于玛丽的一切信件,重新回归到一个人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有自己的不完美。对于他们来说,不被讨论,不遭受异样的对待,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我们必须接受自己,接受我的缺陷和一切。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缺陷。它是我们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接受它们。”

动画中的玛丽,因为脸上的胎记而自卑,她最大的梦想是攒够一笔钱整容,让自己摆脱过去。

我们交朋友,会不会有特别在意的缺陷,而陷入自我怀疑的痛苦中呢?动画中的玛丽,因为外貌上的“瑕疵”自卑,不敢交朋友,面对喜欢的人只能把爱意藏在心里。

我也曾像玛丽一样,有着容貌焦虑,害怕别人的目光盯着自己的与众不同。没有人经历的人,或许不能理解,原来真的有人会因为一块胎记,一个带标签的外号,一个怪异的目光受到难以治愈的伤害。

《小王子》里的那句,如果你想驯服一个人,就要冒着掉眼泪的危险,更像是边缘人的写照。

对于已经遭受伤害的人来说,交朋友不仅意味着被爱,还意味着被伤害。

当玛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整日酗酒,对生活失去了动力。如果一开始,玛丽写信的初衷是有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