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获奖评审词中,有这么一段话,大概的意思叫作该墓的彩绘壁画,气势恢弘形象生动,画家对造型色彩以及线条的把控,更是令人惊叹,着实是中国美术史上的“杰作”。哪一座墓?竟然单凭壁画就能入选?虽然该墓年就被发掘了,但是真正知道甚至见过它的,恐怕没有多少人。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墓?墓中又埋藏着什么珍宝呢?
年的12月一天,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常一民,突然接到一个举报电话。王家峰村的村民打来电话,说是他们村里边发现了一个古墓被盗的情况,让考古部门过去看一看。到了跟前以后,看见一个比较高大的封土堆。常一民说的王家峰村是太原市东南部的一个村子,那个封土堆便是画面当中这座,位于村中梨园深处的大土堆。它高约4米,呈馒头状。经过勘察,土堆下的确有一座古墓。古墓当时被盗成什么样子了呢?就在这个跟前有一个大概直径60公分左右的盗洞。60厘米完全够一个成年男子自由进出了,墓内的情况估计是凶度吉少,到底里边什么情况?
不安的常一民找了一根粗绳子,顺着盗洞下到了墓里。结果这一看,常一民大吃一惊,把头伸进去以后,那里边看见满室里,都是这种色彩非常艳丽的壁画,感觉到壁画就好像刚刚画好的一样。而且打开手电,周围看了一下子,墓室面积还挺大。原本以为心情会更加失落,结果却看到了鲜丽的壁画,常一民异常兴奋,他一出墓葬,就迫不及待地询问当地村民,知道这座墓什么年代的吗?墓主人是谁吗?
见常一民如此激动,热心的村民向他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老一辈人那边传下来的话,那边是一个王墓叫王墓坡,听说里面有很多的宝贝。除了传说,文献也有记载,说王家峰东山一带埋葬着不少的明代藩王,比如晋王朱棡,端王朱知烊,以及简王朱新等等。如此说来,这极有可能是一座明代的藩王墓。为了解开谜团,12月15日考古人员对该墓展开正式发掘。那么发掘情况如何呢?一开始探工就在墓冢南侧,探出了墓道和天井。有墓道和天井毋庸置疑,这是一座高等级墓葬,但是年代就未必是明代了。为什么呢?因为常一民后来发现21年前,也就是年,有考古人员在太原晋源区的王郭村发现了一座同样有壁画,而且同样有墓道和天井的墓。
至于墓主人,说出来你可能觉得陌生,但是要论身份绝对不简单。他就是北齐权臣,东安王娄睿。这么说,这王家峰村的这座墓,更有可能是一座北齐的墓吗?当墓葬的整体形式出来之后,考古人员心里有数了,这座墓的整体结构规模大吧?整座墓由墓道、天井、甬道,以及墓室四个部分组成。墓道南宽北窄上阔下狭,整体呈长斜坡式,墓道尽头为方形天井,随后便是甬道墓门和墓室。这个形制,可是正好跟娄睿墓的格局是一样的。而且,从过往的考古经验看,大多数北齐时代的达官显贵去世之后,都会将自己的事迹绘画在墓中。
比如娄睿,他就把自己生前出行、宴饮等各个场景,不仅描绘在了墓室的墙壁上,连墓道甬道天井的墙壁位置都有。壁画总面积多大呢?说起来你会惊讶的,总共是平方米。娄睿墓墓道有非常精美的壁画,这个墓葬也是大型的,而且墓道的宽度来说,也比较宽。王家峰的这座墓会让考古人员失望吗?这位长眠在梨园深处的古人,会不会也如东安王娄睿一样,生前拥有“王”的称号呢?好东西经常是在后头才出场,一开始大家伙有点失望。
原来按照过往的经验,壁画一般都画在墓壁的白灰地仗层。至于原因,主要是因为地仗层通常由石灰、石膏和黏土这样的三合土制成,它可以像石膏板一样,黏附在墙壁上以方便作画。然而这一座墓很奇怪,考古人员对墓道墙壁进行解剖时,没有发现期待当中的地仗层。只看到一层白灰。就在考古队员心情低落之时,一场意外之雨竟然要惊喜降临,因为为一场小雨,白灰地方就脱落,小雨让壁画露出来了,一脱落一看有色彩,看上去隐隐约约的有人,当然就赶快清理。
一清理出来以后,考古队员们兴奋高兴,这可真是欢呼雀跃的那种感觉,原来还确实有壁画。万万没想到,古人竟然直接在白灰水上作画,这在当时国内的考古当中还是首次发现。不过期待中的壁画虽然出现了,但是惊喜之余更多的却是忧愁。这个壁画保存情况并不好,画面斑驳看不清具体内容。颜色和线条也模糊,而且壁画上的有些地方,不是与填土粘在一起,就是长满了草木毛细的根须,地标水也在侵蚀着壁画,所以必须马上对壁画进行修复。
可是白灰水壁画太脆太薄了,稍有不慎就会破碎脱落,无法拼对复原,弄得考古人员根本就不敢动了,只能请壁画修复专家出马了。它是一种无地仗壁画,整个保护过程对于修复人员来说是第一次,这种工艺是第一次看到,所以修复人员当时了老师到现场指导。如此精心修复的壁画,究竟画了什么呢?三个月之后,墓道过洞天井以及甬道等区域,全部清理完毕,壁画修复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修复总面积达到了平方米,具体画了些什么呢?
首先是墓道壁画上的侍从,几乎个个头戴着折沿毡帽,身着彩色服饰脚蹬紫靴,整齐有序地站立在墓道两侧,他们面目清晰神色各异,有些目视前方,有些是回眸顾盼,整幅壁画运笔流畅一气呵成,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再看过洞和天井,壁画中绘有人物34位,鞍马6匹,人物和马匹组成了一支声势浩大的出行队伍。这还只是墓室外的壁画,作为最核心的区域墓室,就常一民之前的描述来看,应该保存更为完好,也更加令人惊艳。墓室里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又是何人生前配用这样的出行队伍呢?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发掘,考古人员终于来到了墓室门口,单看墓门大家伙就觉得有戏。墓门雕刻精致,门庭上部为半圆形门额,门额正中浮雕彩绘了一只神兽,神兽两侧分别站立了两只神鸟,它们色彩如新精美异常。门额下方原有两扇石门,石门的上半部分各浮雕彩绘,一只口衔莲花的神兽,而在石门的下半部分则是两只彩绘神鸟。
如此精致的墓门,的确让考古人员对门背后的墓室充满着无限的遐想。那个地方就好像一个吸引人的一个黑洞一样,来吸引着我们,除了我们知道的有壁画以外,肯定还有非常丰富的随葬品,还有其他方面。这一次期待会不会落空呢?就在考古人员满怀期待地走入墓室之时,他们是既惊喜又失落。整个墓室的地面,目之所及一片狼藉,没有一个完整的器物。在满是淤土的地面上,出现的都是半遮半掩参差不齐的陶俑和碎瓷,很显然墓室早已被盗,而且很可能不止一次。这是失落,那么惊喜呢?
惊喜就是墓室里的壁画,盗墓分子没动它,而且保存状况比较好,同时还很精美。墓室里的壁画究竟画了什么呢?只能说如此画面难得遇见,也非常令人震撼。墓室的壁画基本保持了原始状态,画面清晰色泽艳丽。向上看圆形的穹窿顶上繁星点点,星座之下朵朵天莲花点缀其中,给人以飘逸流动之感。再看墓室的四面墙,也都有壁画。东侧很像是某位女主人即将出行的场面,羽葆华盖之下,一辆卷蓬顶牛车豪华至极,超宽的车身高悬的流苏无不彰显着贵族风范。除了场面排场之外,画面上的细节也值得我们来品味。
这头壮硕的红牛,它昂首挺立,左腿高抬往前迈步,两只大眼睛注视着前方,仿佛在期待着主人的出现。在北朝所有的画牛的这个形象里头,这个牛是顶级的,它的艺术水平和给人的感染力,应该跟娄睿墓那个陶俑牛有一比,而且细节上刻画得非常地细致。如果说东侧是女性出行场面,那么西侧壁画应该就是男性主人的出行景象了。这匹枣红色的骏马,正整装待发,骏马前是三旒旗旗手,佩剑武士以及马夫,马后还有一人手持羽扇,羽扇上的羽毛绘制得是非常的清晰,足见画师的功力。东西两侧各是出行场面,南北两侧又是什么呢?
说来挺有意思的,画师作画似乎有一个思路,刚说东西出行分别是一男一女,而就在墓室北侧墙壁的壁画上,中间正好坐着一对男女,而且身份显然不一般,他俩手里捧着漆杯坐在矮榻上,面前的矮桌上也摆满了菜肴,男女两侧既有手执羽扇华盖的侍者,也有头梳双髻手捧盘杯的侍女。甚至在围帐外更远处还有一只正在举笛吹奏的乐队。这对男女是谁?日子过得如此的奢华,如果不出意外,壁画当中的男子多半就是墓主人自己,女子多半是他的妻子。
如果这一推测成立,墓主人的身份究竟是什么?他为何能够享有如此精美的壁画,生前的生活又为何可以如此奢华呢?仔细观察壁画当中男人的帽子,考古人员发现了线索,这个帽子学名叫纱翅帽,是北齐时代高官或者身份非常高的人戴这个帽子。它本身对那种半透明的,它给人感觉是有两个翅膀。他究竟是一位高官,还是有着更高身份的人物呢?毫无疑问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找墓志。可是墓室里有墓志吗?
正常情况下,如果有墓志是很容易被发现的,因为它的形状很好认是方的。但是大家伙在现场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难道墓志被盗走了吗?还是说压根就不存在呢?谁料,就在考古人员失望之时,有人在淤土堆里有了重大发现,一些带有字迹的碎石。稍微清理以后,就发现了实际上墓志盖是被打碎了。墓志盖上写着什么呢?激动的考古人员赶紧对碎石进行拼接修复,修复完成之后,这个盖子上的字迹是清晰了,上面刻着16个大字“齐故太尉公太保尚书令徐武安王墓志”。
齐代表北齐,故太尉公太保尚书令,是说墓主人武安王去世之时,在北齐同时担任三个官职,太尉公太保以及尚书令,这官是大是小呢?翻阅《隋书·百官志》常一民认为太卫公太保,那是北齐一品官员的官职,而尚书令则是二品官职。高官同时还是一位王侯级别的人物,难怪壁画当中的男子能够戴纱翅帽。新的问题又来了,身兼多职的武安王,到底姓甚名谁呢?他为何被封为武安王呢?细细琢磨他的封号,武安再看墓室当中与男主人有关的壁画,无论是个人形象还是骏马佩剑武士等等,考古人员推测墓主人多半是一位武将。
可是详细记载墓主人生平的墓志在哪儿呢?此时队员们将目光集中到了一个东西上,这个四角朝天半埋半露的“石桌形物”干什么用的呢?一开始大家伙都觉得它是墓主人生前喜欢的桌子,但是因为迟迟找不到墓志,大家伙就好奇地把它翻了过来,结果一翻转到正面,所有人都傻了。这个墓的墓志,它就很特殊,这个墓志的形质很特殊。你可以看看放眼看见全国,大概看不见,或者几乎找不到这种带着四条腿的方形的墓志。
如此罕见的墓志上,又记载了什么呢?事实证明,考古人员的推测八九不离十,墓主人果然跟“武”有关联。志文记载墓主人本名叫徐颖,字显秀,今河北省张北县人,公元年,23岁的徐显秀当时正追随北魏大将军尔朱荣,因参与镇压“六镇起义”之战大获全胜,受封前都督马邑县开国伯太中大夫等官职。公元年,徐显秀不忍尔朱荣穷兵黩武,便投奔晋州高欢,因在战场常冲死地屡入虎口,衣浴血而逾猛,每殿还师。北齐政权建立之后,徐显秀便顺利成为了北齐的开国元勋。成为开国元勋之后,他又在北齐与北周的多次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进而再次得到晋升,被文宣帝高洋封为武安王,后又拜司空公,再迁太尉。至此,徐显秀正式位列北齐三公,并参与统领全国军队。
公元年,一生征战沙场的徐显秀去世了,并葬于晋阳城内,享年70岁。纵观徐显秀的一生,可谓是辉煌卓越,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他的墓葬造得一点都不含糊的原因。这是后来考古人员清理修复出来的随葬品,有规模宏大的陶俑,金光闪闪的戒指,以及精美的鸡首壶、青瓷灯、青瓷盒等等器物。当然,最令人感到惊叹的还是墓中的壁画。经统计,徐显秀墓葬出土壁画总面积为平方米,画有各类人物多个,马匹牛车怪兽各色仪仗,兵器乐器和生活什物若干。
物体形象与现实同大,画面内容虽然纷繁,但是疏密有致布局与和谐,而且是相互呼应,不仅体现出了当时高超的绘画水平,同时也再现了北齐达官显贵的生活场景,为我们研究北齐社会历史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形象资料。这些壁画的价值,也远远超出嘴能说的,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不妨直接到现场去领略一下北齐绘画艺术的缤纷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