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这本《百年世界动画电影史》是因为书腰上的那句“带领小朋友寻找世界的模样,陪伴成年人回到童年的故乡”。打开这本书的时候,看到的远比这句文案有更深更广的东西,那是一个相当广阔的世界,是波澜壮阔的传奇,于是,一场奇妙的冒险开始了。
说到动画,自然会想起小时候的那些精彩的动画片,从没有对话只有音乐的那欢乐地追逐游戏——猫和老鼠,到每天盼望的小神龙俱乐部里的另一种追逐和冒险——神偷卡门,从国外的动画大片,到我们中国特色的动画片,每一部都说起来都有无数的故事。时至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的动画取代了它们,但是当和别人说起那些美好的童年时光的时候,就会发现它们在我们心里的位置是无法取代的。
对于它,我们似乎无比的熟悉,无比的了解,可是真的到一点一点地去详细了解的时候,才发现其实对于动画的困惑一直有很多,“动画”、“动漫”、“卡通”它们到底有着怎样的不同?而具体到某一部影片,比如《银河护卫队》是否会被划分到“动画”的概念之中?
跟着《百年世界动画电影史》去追寻动画的脚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更加的多了。比如,我从没有想过,动画的起源能够追溯到穴居人时代的绘画之中。不是说在那个时代就有了成型的技术,而是那时就已经有人通过绘画去分解运动。我不知道那些如同虚影一样的蹄子出于何种原因有形成于何人手下,但是这样一副小小的画,却是最早出现的运动分解图之一,却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巨大的想象空间。
或许,在比这更早以前就已经有动画的种子出现了吧,只是,它还要很久很久才会以今天的样貌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本书从目录来看分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动画”这一概念和相关技术的简介。后面的四个部分则是以地理区域和国家的历史相关性来进行排序划分的。我个人觉得由于第二部分——美国在动画历史上的独特重要性,包括其对动画电影的影响、推进,从内容的连贯性来看,其实它和本书的第一部分更加的连贯。
“视觉暂留”是不是上天给我们的生命的魔法呢?当快速观看图像片段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他们在纸上“活”起来了的错觉,我小的时候也曾在书页上画过很多连续的画,尽管位置的不同让它们在动起来的时候会有各种违和的感觉,但是依然会迷恋这件事,长到半天的绘画工作,只是为了那翻动起来的几秒钟的快乐。
我对于动画的研究也就仅限于此了,但是还有很多的人再痴迷于这种“魔法”,它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改进技术,去追求将这一“魔法”发扬传播的方式。
动画的技术我也听说过一些,定格动画,黏土动画,木偶动画……我记得小时候看的《大盗贼》,看的《人参王国》,看的《小蝌蚪找妈妈》,当我现在看到那些专业的名词时,我的脑海里浮现起的是儿时的那些动画故事。但是也还有很多技术我听都没有听过,想都不曾想过,比如针幕动画。
我们可以想想一块钻了几千个空的白板,每个孔里都对应插着一根钢针,由于钢针直径小且垂直于观众,所以观众几乎观察不到钢针的存在。灯光从侧面打过来,照射在钢针上,投射出不同长度的阴影,通过阴影的叠加形成从白色到深黑的灰度变化,从而形成完美的画面。尽管我只能在纸页上看到这一介绍,但是我的内心却被深深地迷住,这种天才的想法是怎么想出来的?我默默地记住了那两个创造者的名字:亚历山大·阿莱切耶夫和克莱尔·帕克。
从什么时候开始,动画被贴上了属于孩子的标签呢?大约是因为我们童年最深最美的记忆是源于它们吧。但是在阅读之后才了解,原来动画在一开始的时候和我们现在的认知并不相同。他们还曾应用于广告、宣传过政治。
在这本书第二部分到第五部分文章中,我们能看到以地区和国家来介绍的动画电影史,并不是针对某一部电影的分析评论,而是他们的历史进程。当那些精彩的作品回归到其地域,我们能够看到的东西其实是更多的。那些独特的绘画风格,不同的地域风情,迷人的文化表达,都让人忍不住赞叹。
于是自认为看过很多动画的我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些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它们跨越了时间,跨越了民族,跨越了国界,来到了我们的面前。才知道我们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优秀作品不曾知道和了解,于是我想看的电影清单上又多了很多很多的作品名字。
在看到第五部分中的第十九章和二十章的时候其实是最有感触的,因为中国和日本的动画我们能接触到的是最多的,但是同时看的时候,也是最遗憾的。比如前文提到的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国内优秀作品都没有被收录进来。我多想告诉所有人,除了书里说到的这些,我们还有很多很多很多的优秀动画啊!
作者在前言中也表示,这本书无法涵盖动画电影的全部内容,也没有提及所有的艺术家,但是这本书依然能够让我们对20世纪最精彩绝伦的艺术之一有更好地了解。在动画影片层出不穷的今天,能够称为经典的动画也越来越多,如果你想对这个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更加全面和客观,那么不妨看看这本书,去看看大师为你精挑细选出来的这些精品中的精品。也衷心地希望,有一天我们中国动画能在其中占有更多的位置。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