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黏土制瓦,先将泥条盘筑成圆筒形土坯,再切割成两半,成为两个半圆形筒瓦,如果切割成三等分,即成为板瓦。瓦坯制成后,在筒瓦前端再安上圆形或半圆形的瓦当。筒瓦和板瓦的烧造大约起源于西周时期,在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西周宫殿建筑遗址中曾大量出土。瓦坯在做好且经过干燥。
板瓦板瓦,西周,陕西省扶风县出土,宽24厘米,中国古代在建筑物上使用瓦,最早出现在西周早期,这时的瓦两面分别设有陶钉或陶环,大约只用于屋脊或屋檐上。
到西周晚期时,瓦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建筑物的屋顶已大都用瓦覆盖,而种类除板瓦外,还有筒瓦和半瓦当等。
泥造砖坯制砖坯要选用柔和而富有黏性的土壤,然后还要经历长达半年左右的露天堆积以及手工击打,最终只留下细密的纯土。
将纯土和成稠泥,翻填进木制的坯模中压实,再用铁线弓刮去多余的泥,就制成了砖坯。制坯之前,要在木模下洒上一层细沙,以防泥与地面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