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约有20%-30%的粮食和饲料因霉变而损失,我国60%-70%的原料或饲料存在霉菌毒素污染问题,霉菌毒素已经严重影响了畜禽业健康发展。长期或大量喂食霉变饲料,会损害猪只的肝脏、肾脏、脾脏、肠道等重要器官,致使猪只生长缓慢、饲料报酬率低、免疫力低下、继发感染、繁殖障碍,甚至造成死亡,严重阻碍养猪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为防止猪只霉菌毒素中毒,猪场在日常饲养管理中采取措施减少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是最实用,最有效的脱霉方法。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可以注意到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首次采用物理化学法脱霉,例如:高温处理、碱处理、氧化处理等,但是会出现脱霉效果不好,降低饲料营养价值。霉菌毒素处理技术发展到至今,市场上共有四种类型的脱霉剂:无机霉菌毒素吸附剂、酵母细胞壁提取物、微生物发酵制剂、酶解去霉剂等,这几种脱霉剂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无机霉菌毒素吸附剂主要成分为硅铝酸盐,例如黏土、皂土、蒙脱石等,利用这些物质物理结构特性—具有吸附霉菌毒素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硅铝酸盐类脱霉剂吸附黄曲霉毒素效果显著,但对其它霉菌毒素吸附效果一般,另外无机霉菌毒素吸附剂吸附霉菌毒素的同时,也会吸附饲料中的营养成分。
酵母细胞壁提取物还可以称为有机霉菌毒素吸附剂,酵母细胞壁提取物—甘露聚糖可结合一些霉菌毒素,例如:黄曲霉素、玉米赤霉菌毒素等霉菌毒素,从而决定了它有一定的脱霉作用。酵母细胞壁提取物吸附的霉菌毒素种类较多,但因其成本昂贵,市场上利用率不高。
微生物发酵脱霉剂是目前市场上炒的最多的脱霉剂产品,主要利用芽孢杆菌、白腐真菌、假密环菌等来处理霉变饲料。微生物发酵脱霉剂也有存在缺点,使用成本较高,而且其次级产物可能有毒。
酶解去霉剂,目前是最新型的脱霉剂种类,通过使用对霉菌毒素有分解作用的酶来脱霉,安全性较高,但是酶解去霉剂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酶具有极强的选择性,一种酶只能对一种霉菌毒素有作用,另外酶对温度、PH值等条件非常敏感,所以酶解去毒剂效果很不稳定。
脱霉剂在畜禽养殖中使用非常广泛,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饲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的威胁,但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脱霉剂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有效去除饲料中霉菌毒素。因此养殖场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要做好饲料原料的筛选、运输、储存等工作,尽量减少饲料原料的霉变,最后告诫各位养殖户一句话:不养殖户不要过分依赖脱霉剂!它可能保证不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