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何以为根。
我们从何而来,终将回到何处天,我们手握通往未来的钥匙。
正如过去,积成了我们当下的样子。而承载着中华传统生活的老房子,能够很好地回答这一切。
我们必须跑在坍塌与遗忘之前,去倾听一遍中国老房子的心里话。
说到湛江,估计大家都不陌生
日具现代化的建设,掩盖不佳它内里散发的人文气息,它犹如一个处子,接纳万般,释放柔情。
本期,为大家讲述的是来自广东湛江的一个海边小镇的设计师改造案例。
(俯瞰)俯瞰整个小镇
屋主的房子就坐落于其中。
(俯瞰)小镇背靠孕育几代人的大海,风景优美。
(一楼院内)屋主(设计师)是法国留学归来。
房子是他父亲的住了几代人的老房子,中国人传承情结所在,让屋主决定改造属于自己“根”的老房子。
开始讨论建筑材料的时候,屋主结合父亲的意见,返璞归真,使用了红砖作为房子改造主材料。
(建筑一角)去年年末《梦想改造家》的红砖房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一时间,社会公众几乎谈“红砖”色变。
红砖,又叫黏土砖,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抗压能力强,耐久性好。
在设计师的眼中,是展现历史厚重感的绝佳材料,这也是屋主父亲的意愿。通过对红砖色彩的选择、对红砖砌法的调整,能够有效提高它的时尚感。
一层结构一览
(建筑一面)全建筑以质朴的红砖辅以水泥建造。
屋主摒弃了传统的平层样式,采用不同的空间穿插其中,使空间的功能使用区更加多样化。
(一楼一角)一楼相对其他层造景比较丰富,设计师巧妙地运用空间的光影效果与绿植的关系,来为一层的客厅增添趣味性。
作为民居来说,一楼往往是招待客人,家人聚会的场所,所以更显空旷。
(仰视)从仰视的角度来看,设计师结合运用自己西方的思想,采用了无天花板“阁楼式”设计,让空间更加明亮宽敞。
但又与“阁楼式”设计不同的是:舍弃了用传统的房梁作为支撑。
尖顶、斜面、不规则的空间特点加以利用,体现出更多的空间创意。
(建筑一面)其实也就是把原本平层别墅的封闭性样式抛弃天花板改用了楼梯走廊作为连接每层房间的媒介。
这种设计看起来别出心裁,实际上既节省了材料又增加了空间运用的科学性,住起来也非常方便、舒服。
(建筑一面)不同年代人的居住,就考虑到老年人和中年人、小朋友不同的空间需求。
老人有自己的空间去看书写字,设计师(老人的儿子)也有自己办公的地方。小孩子则去楼梯、露台、客厅玩耍。
(神厅)祖先崇拜凝聚广东人的宗族关系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的本义就是人文化成。可以说,文化就是以文化人。
通过习俗活动,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一种浓烈的文化传统,让年轻一代在参与跪拜祈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孝道,感受恩情,感受传统。
“慎终追远”的真切目的是“民德归厚”、“民德淳朴”
促进百姓安居乐业,打造和睦家庭,从而构建和谐社会。
传统守成与现代变革当是我们善待传统文化民间习俗的一条重要原则。
这也是老人主张在家中保留神厅位置的因素所在。
卧室
(卧室一角)卧室用与之相搭的原木色风格进行装修设计。
巨大的玻璃门,开门就是客厅造景的绿植处,光打下来的时候整个空间都惬意起来了。
(绿植造景)小孩子们也可以更好地在绿植下玩耍、呼吸新鲜空气了。
(造景一处)阳光打下来时的光斑洒满了角落。
(造景一处)不同的景致都表达了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自然风。
二层、天台
楼顶楼顶采用斜面设计,打开天窗,就能欣赏夜晚的星空。
(楼梯走廊)孩子们在楼梯走廊奔跑,楼下的绿植也渐渐长大高于一层。
(二层一面)阳光很好地打在二层楼上,透过空间洒到一楼某处角落里。
(俯视)从二楼俯视着看,整个建筑并非完全闭合,巧妙的半开放式让住宅更加宜居。
(楼顶俯看)楼顶的视野最好,能看见远处的海平面。
留了一处空间作为卧室,在家卧床也能把美景尽收眼底。
(一家人在海边)小结
纪录片《中国民居》中说:“如果我们没有一个能够回归的地方,那这些都只不过是一些建筑而已。房子可以经常换,五年一换,十年一换,但那不算是你的家,家是属于你的地方,也是你所归属的地方。”
是啊,家就是我们无论漂泊多远都要寻找的“根”之所在。
“房子”成为具体承载记忆的“根”。中国民居有它自己的传承,有它自己独特的美。
本期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想要知道更多家居资讯请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