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珠江形成于三千万年前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记者廖洋通讯员李河昭)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美国得州农工大学、暨南大学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在《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类似现代规模的珠江流域形成于约万年前,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隆升和中国东部地形倒转。

研究人员以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航次在南海北部钻取的U站位上部米岩芯沉积物为研究材料,基于古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和锶同位素年代约束,通过黏土矿物学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首次阐明了南海北部晚始新世约万年前以来黏土粒级陆源碎屑沉积物的物源和河流演化历史。

分析结果显示,南海北部U站位黏土粒级陆源组分的物源在万年前至万年前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果表明,华南河流流域在万年前从主要发育于华夏地块东南沿岸的小型河流开始向扬子地块内部溯源侵蚀,并在约万年前形成类似现代规模的格局,此后保持相对稳定,即此时珠江的主体已经基本形成并开始影响南海北部的源-汇沉积系统。

通过进一步综合对比东亚区域的构造隆升、南海海底扩张和东亚季风演化历史,研究人员提出,发生于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青藏高原东南部隆升导致了华南地块的地形倒转,促进了华南河流流域的向西溯源侵蚀和珠江主体的形成。

该研究基于南海北部晚始新世约万年前以来长期、连续且高分辨率的沉积记录,在国际上首次精确限定了珠江的发育和形成历史,明确了高原隆升驱动了珠江演化,对于加深理解新生代构造作用如何控制边缘海沉积环境演化和陆上河流形成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