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科技竟然出现在古代宝剑上现实中的

各位看官们大家好,咱们在文章的末尾留下了一个问题,就是‘乌尔伯特’宝剑真的会是未来人穿越回中世纪的产物吗?这一篇文章让咱们试着来找寻答案。

没有看过文章的小伙伴可以点击链接去看看,21世纪科技竟然出现在古代宝剑上?是‘谁’穿越回去制造了它?上。‘乌尔伯特’这个词是10世纪很典型的德国和法兰克地区男子的名字,所以历史学家大致就推测这个‘乌尔伯特’剑的原产地是在今天的德国。

铸剑师从东方取得原料铸造出宝剑,再以高价卖给法兰克和德国的贵族,包括北欧的维京人。至于‘乌尔伯特’是谁,他又是在哪里铸造出了传奇的宝剑,历史学家就对此一无所知了。那为什么‘乌尔伯特’宝剑会在11世纪以后就消失了呢?最大的可能是原料钢材来自于进口,由于原料产地的供应链断了,所以以后也就没有办法再生产了。而这种猜测的依据是,在同一时代的中东也有人用类似的材料制造出了一种今天都无法复制的神兵利器——大马士革花纹钢刀。

大马士革刀的名气比‘乌尔伯特剑’更大,出名也更早。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句诗,‘吁嗟光禄英雄弭,大食宝刀聊可比’。其中的大石就是指的阿拉伯帝国,而宝刀就是指的大马士革花纹钢刀。那个时代如果身配一把大马士革钢刀,那是要比现代人配一身名牌服饰还要拉风的,是身份的绝对象征。而大马士革刀最特殊之处,就是它表面像水一样的波纹,这被称为‘莫罕莫德纹’。

这种刀不仅外表好看,而且极其锋利,据说一块丝巾只要从它的刀刃上掠过都能瞬间被划为两半,这也奠定了大马士革钢刀在全球神兵利器里面名列名刀之首。20世纪90年代,美国爱荷华州州立大学的一位冶金专家很不服气,想要挑战大马士革钢刀的地位。他和一个现代铸剑师合作,复制了一把大马士革钢刀,然后又拿了一把用现代德国优质钢打造的刀,准备看看两把刀到底谁能轻易划开丝巾。结果让这位冶金专家不得不服气,仿制的大马士革刀就像剪刀一样干净利落的割开了丝巾,而现代德国钢刀所切割的丝巾边缘就跟狗啃的一样,粗糙不堪。

铸剑师承认,他所仿制的大马士革钢刀比古代的正品刀更厚更重,而且正品刀在诸多性能方面甚至比当代工艺下的仿制品更加优越。那么大马士革刀在古代又是怎么铸造的呢?我们已知的是,它使用了一种低温锻造工艺。钢材在大约摄氏度的温度里先被锻造成型,冷却之后再一次加热到摄氏度,再立刻放入一种叫‘龙血’的东西里萃炼,等冷却之后就能够得到这种锋利无比又韧性十足的大马士革钢刀了。

但至于这个‘龙血’到底是什么东西,这是大马士革刀匠们至高无上的秘密,至今都无人得知。和‘乌尔伯特剑’的命运一样,大马士革刀在18世纪以后就从历史中隐身了,之后出现的大马士革钢刀都是仿制品。而当代仿制品所使用的材料其实是在过去几百年对合金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一点一点的调试出来的。其实说现代的大马士革刀是仿制品还有点牵强,因为当代人并不掌握古代刀匠的工艺,它是在当代工艺和当代材料科学的基础上的第2次发明,算是逆向研发。它追求的效果和大马士革钢刀接近,但是在防锈和延展性方面,当代仿制品都比不上古代正品。正品刀片锻造的非常薄,锋利且不生锈,而当代仿制品就差很多了。

那么古代大马士革钢刀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这个答案直到进入千禧年才得以揭开。年,德国德勒斯登工业大学一个叫堡夫勒的教授宣布,他在古代大马士革钢刀里发现了碳纳米管的结构。

堡夫勒

碳纳米管是一种管状的碳分子,这种碳分子是按照六边形的网格状分布的。这种结构的抗拉强度是钢的倍,但密度却只有钢的六分之一,几万根碳纳米管并排放在一起也只有一根头发丝的宽度。而这就是古代大马士革刀轻便而又坚韧的原因。堡夫勒还说,在一些‘沃尔伯特’正品剑里面也发现了微量的碳纳米管结构,而且大马士革刀里的碳含量和‘沃尔伯特’剑也差不多,都是在1%至2%之间。这说明很可能两者的原料钢材是同一个来源,就是印度的乌兹钢。

这个说法已经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而且从印度到中东再到欧洲的贸易路线已经被考证了出来。也就是说,要揭开‘乌尔伯特’剑和大马士革刀的秘密,关键就在于它们所使用的原料。它们之所以在冷兵器时代能够拔得头筹,就是因为都采用了乌兹钢作为原料,然后再加上神秘特殊的‘龙血’等秘法,也就成就了世界第一宝刀的美名。

那么到这里是不是就解开了这所有的秘密了呢?其实这里还有个重点,就是古代的乌兹钢到底是怎么炼制出来的呢?古代乌兹钢来自于印度中部的特伦干纳地区和斯里兰卡,也叫坩埚钢。它的炼制方法听上去和现代的坩埚钢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把铁合金放入小小的坩埚当中,然后在坩埚里加入添加剂,利用坩埚的隔热性除去铁合金中的杂质,控制它的碳含量。等到达一定时间后,一块优质且含碳量刚刚好的乌兹钢就诞生了。年,英国大学的考古冶金专家朱利福满怀希望专程去了一趟斯里兰卡,希望能破解大马士革钢刀和‘乌尔伯特’剑这最关键的谜团。可是当她亲眼看到印度坩埚的时候却越发的惊奇了,因为当地的坩埚竟然是当地人用黏土再混上稻米糠,然后用手捏成的。

这种坩埚真能炼制出比现代刚才更加优秀的乌兹钢吗?朱利福心里充满了怀疑,但还是让当地人当面演示了如何使用这种土法坩埚练钢。当小小的钢锭出炉以后,朱利福一检测,果然含碳量根本就不达标。后来经过当地人的解释,她才知道此坩埚钢非比坩埚钢。用来做古代大马士革刀的坩埚钢技法在当地早就失传了,现在这个相当于是斯里兰卡人的土法炼钢,根本就不能相比。最终朱利福带着遗憾离开了,他对古代乌兹钢的唯一解释就是,那是古人的一种神奇的炼金术,根本没办法用现代的观念去理解。而至于中世纪的铸剑师们是怎么掌握各种低量合金的配比来影响剑的性能的,还有那个无比奇妙的碳纳米管又是怎么被他们弄出来的,这也许真的会成为永世的迷无法解开。也许古代人压根就不需要什么化学知识,而是有自己独特的,接近事物本质的认知方式。而这在我们今天人类的眼中,也只能用‘魔法’来形容了。写到这里笔者的脑中不禁在想,为什么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要是秘密就一定会失传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