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游戏——好玩的筷子
猜一猜
哥俩一般高,每天三出操,吃饭就上桌,进出总成双,吃菜不喝汤,酸甜苦辣味,总是它先尝,吃完同洗澡。哈哈,小朋友们猜出来了吧,对,这就是我们吃饭时用到的——筷子。赶快把筷子朋友们请上桌,不过,这次我们要请它们来,做一件特别好玩的事哦!
小班:筷子
材料准备:筷子、橡皮筋、轻质黏土。玩法:运用筷子和其他辅助材料来建构平面图形,并将平面图形组合形成为立体造型。提升孩子对图形的认知和空间感知能力。发展幼儿空间创意与想象,在建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
家长的鼓励与指导:
1、给孩子看看筷子,让孩子说说筷子有什么用?怎么用的?孩子自己尝试着学一学正确拿筷子的手势。2、家长引导孩子说说筷子除了平时当我们的餐具,是不是还有其他用处呢?然后家长告诉孩子,今天我们用筷子来做建构材料,搭建一些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造型。家长出示一些橡皮筋和轻质黏土,以此为建构的连接辅件。3、先让孩子用筷子拼出一些基本形状,学习用轻质黏土和橡皮筋固定加固连接处。4、进一步启发让幼儿在筷子建构成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尝试将平面图形竖立起来建构出一个立体结构。
中班:筷子三连桥
材料准备:三根筷子为一组(各种材质:木筷、竹筷、不锈钢筷子)、三个茶盅。玩法:学习固定桥墩之间的距离大于桥身时,如何将三个桥身连接起来的方法。引发对古建筑的兴趣。在做承重实验后,进一步探索材料与牢固度的关系。
家长的鼓励与指导:
1、给孩子看看一些古桥的照片,如荡口古镇的三联桥。让孩子知道桥墩、桥身的对应部位和作用。2、出示三个茶盅,倒扣后给孩子说明,这倒扣的茶盅宛若桥墩,是固定不动的,如果用三根筷子做桥身,能不能做成一座三联桥呢?在孩子拿到筷子后,可以发现筷子的长度明显短于两个桥墩之间的距离。家长此时引导孩子们进行尝试。在孩子屡次尝试无果的情况下,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尝试,通过操作示范来引导孩子自己学着搭建,从而发现筷子之间相交,在支点处互相作用。最终让三根筷子两两交叠,支撑起一个中心区域形成汇聚点。3、引导孩子将书本等放置到三联桥的中心区域,看看这座桥最多能承受多大的载重。4、尝试用其他材料的筷子搭建三联桥,看看一样的建构方法会不会因为材料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载重量?也可以试一试能不能有更多的桥,如五联桥等?
大班:筷子拱桥
材料准备:9根筷子一组和15根筷子一组
玩法:1、将筷子当作梁木通过叠压、穿插,用九根筷子搭建一座小拱桥。理解这种结构是运用力学原理,把桥面上所受的重力分散到每根梁木(筷子)上,从而使桥非常扎实稳当,承重力超强。感受中国古代匠人的智慧。
2、尝试用更多的筷子来搭建一个更大规模的拱桥,并找到搭桥的规律,即梁木(筷子)个数必须是3的倍数。
家长的鼓励与指导:
1、家长给孩子看《清明上河图》水上部分的那座无桥墩的拱桥,让孩子仔细观察。告诉大家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造桥方法,不用一个桥墩,不用一根丁卯,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2、给孩子看一部分丁卯结构建构图或家长示范如何用9根筷子搭建出一座丁卯结构的小拱桥。然后让孩子们试着仿造。
3、给孩子更多的筷子,让孩子试试能不能在小拱桥的基础上,建构出一座更长更高的拱桥。如果成功了,可以增加更多的筷子再多次尝试。看看成功建构的大大小小的拱桥,分别需要多少根筷子?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想一想为什么?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你是不是已经学会用筷子
那么,你知道筷子是怎么发明的吗?
它有什么寓意,使用时要注意一些什么呢?
结束语
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握起筷子,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从认知到成长必须的经历,过年过节,家人团圆,先放碗筷,人到齐了再开饭,多个人,多双筷子,外出聚餐,要用公筷……筷子从来就象征着家的温暖。筷子里是规矩,也都是关心在意,这是属于中国的饭桌仪式,让我们一起来传承和发扬中国饮食文化吧。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