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释文和释读
(一)道在运动
名分往返于有与无之间,是道在运动。
或:万物往返于有名与无名之间,是道在运动。
(释文完)
有无是指名分上的有无,而不是指万物在物理上的有无。
名分要么有、要么无,总是在“有”与“无”之间往返。
举个例子。假设张三想自己动手组装一台电脑,买回了CPU和主板等零配件,过程如下:
(1)在组装之前,电脑是无,没有电脑的名分,即无名。
(2)CPU和主板等已经买回来,是有,有名分叫CUP、主板等。
(3)把各种零配件组装成一个整体后,CPU和主板等变为无,即无名,没有名分;电脑是有,即有名,有名分叫电脑。
总结:CPU和主板等的名分,从有到无的过程,就是电脑这个名分从无到有的过程。
换言之,名分总是在有与无之间往返,这就是道的运动方式。不仅电脑,万物皆是如此。
故而经言:“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意思是说:“用三十根辐条做成的车轱辘,当车轱辘没有名分的时候,就有了车辆可用。把水和黏土搅和在一起制作器物,当水和黏土没有名分的时候,就有了陶器可用。把木头凿成门窗,当门窗没有名分的时候,就有了房子可用。”
用电脑来说就是:用CUP和主板等组装电脑,当这些零配件都没有名分后,也就有了电脑可用,电脑是有,有名分叫电脑。
所谓“有之以为利”,说的就是:使之有名分,是为了能有利。好比组装电脑:使电脑有名分,是为了能有利,电脑就是利。
所谓“无之以为用”,说的就是:使之没有名分,是为了发挥其作用。好比组装电脑:使CUP和主板等变成无名,就是为了发挥这些零配件的作用。
故言:“弱也者,道之用也。”
(二)道在发挥功能
名分被弱化、掩盖,从有变成无,是道发挥作用的方式。
(释文完)
“弱”是削弱、弱化,楚简本直接作“溺”,即掩盖、淹没。
所谓“弱也者”就是“无之”的意思,即原来的事物名分被现有的事物名分给掩盖。所以消失的是名分,而不是物理上的无。
就如上例,CPU、主板等名分被现有的电脑名分给掩盖导致无名,是为了能发挥零配件的作用,使它们成为电脑这个整体的组成成员。
(三)有无
天下之物产生于有名,有名产生于无名。
(释文完)
比如,对于现有的电脑而言:
(1)CPU、主板等是无名,然而却是电脑的起始,简称“始”;
(2)电脑是现有的名分,是有名,也叫母体,简称“母”。
所谓“母体”,意思是其中包含若干“起始”。用现代的话来说,母体就是整体,起始就是其中包含的成员。
经言:“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意思就是:“目前没有名分的,是事物的起始;现在有名分的,是事物的母体。”
就如电脑产生于目前现有的名分,即有名;而这个有名,其实是产生于已经没有的名分,即无名,也就是指CPU、主板等零配件。
这个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即:天下之物产生于有名,有名产生于无名。
还可以直接说:天下之物产生于有名,产生于无名。
所以楚简本作“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跟其它版本的“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两者其实是一样的意思。
二、道理
经言:“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意思是说:“名分是可以占有的,而不是始终不变的名分。”
当原来的名分被占有了,就会变成无名;新的现有的名分,则是有名。因此事物的名分,总是在有和无之间往返。
举个例子。张三是企业甲的职员:
(1)对于张三而言,张三是有名,现有的名分叫张三。
(2)上班的时候,对于企业甲而言,企业甲是有名,而张三只是企业甲的成员之一,目前是无名,因为被企业甲这个现有的名分给占有了。
因此:
(1)张三这个人,总是在“有名”和“无名”之间往返运动。
(2)张三这个名分,总是在“有”和“无”之间往返运动。
推而广之:
(1)万物总是在“有名”和“无名”之间往返运动。
(2)万物的名分总是在“有”和“无”之间往返运动。
这就是“道之动”,故言:“反也者,道之动也。”其中“反”是指往返于…之间,是个动词。
接上例。张三这个人为什么要从“有名”变成“无名”?或:张三这个名分为什么要从“有”变成“无”?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只是描述的方式不同,所以回答任意一个即可。
张三这个人从“有名”变成“无名”,是为了能发挥张三的作用,使张三成为企业甲的其中一员。谓之“无之以为用”。
推而广之:万物从“有名”变成“无名”,或万物的名分从“有”变成“无”,是在发挥万物的作用。
故言:“弱也者,道之用也。”意思就是:万物被掩盖,或万物的名分被掩盖,是道发挥作用的方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