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TA说特邀作者:动画学术趴
数百年前,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肖像代表了文艺复兴绘画的最高成就,这位神秘女子的微笑成了艺术史上的经典。此后有无数创作者以各种各样的作品向《蒙娜丽莎》致敬。其中,美国动画大师琼·格拉茨的短片《蒙娜丽莎下楼梯》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致敬,更是一次令人钦佩的创作。她就是凭借该作品获得了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这部作品的拍摄并不容易。我们看到的短短7分钟的动画,却需要格拉茨在背后倾注大量心血。《蒙娜丽莎下楼梯》的初步构想早在年就已经开始,然而直到年才得以完成,先后跨越了10年之久。在这10年里,格拉茨因为参与商业项目等而不得不将自己的创作一次次搁置。最终,她还是依靠过人的毅力完成了作品。《蒙娜丽莎下楼梯》是一部世界名画的大集锦,西方绘画史上的名作荟萃其中:野兽派的马蒂斯、后印象派的梵高、超现实主义的达利、立体主义的毕加索,不一而足。学者们将这部作品赞誉为“现代绘画史的全景图”和“动画式的美术馆”。琼·格拉茨钟爱这样的题材,或许和她的传统美术教育背景有很大关联。她曾在美国先后获得绘画专业与建筑学专业的学位。多年的正统美术教育让她常常从艺术史中找到灵感。这是一部“变形动画”,对相邻两幅画作之间的连缀都是以变形的方式完成的,整部作品俨然一场充满惊喜的魔术表演,将无数画作串联于无形。格拉茨大胆地使用了诙谐的配乐和声效,让作品更显幽默,更富娱乐性。作品的材料也可谓一绝,是以油性黏土来模仿油画颜料的效果。油性黏土的优点很多:它有优秀的附着力,在近乎竖直的台面上也不容易流淌走形,同时易于修改。这无疑给创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我们常常看到的动画不同,《蒙娜丽莎下楼梯》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故事。难道它仅仅是对绘画史的简单梳理和罗列吗?当然不是。事实上,它还隐含着一些更深刻的观念。蒙娜丽莎在这部动画中扮演了多重角色:第一,片中的绝大多数绘画作品是19世纪之后的现当代艺术进程中的绘画作品,而《蒙娜丽莎》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第二,她在片中一共出现了3次,是这部动画不断回归的线索;第三,“蒙娜丽莎”是动画题目的一部分,而这个题目显然是源自杜尚的立体主义传世画作《下楼梯的裸女》。通过这些,我们能够看到琼·格拉茨为我们传达的理念:当今天的艺术家们用一种近乎摧毁的方式企图颠覆经典时,那些经典对他们也同样有着巨大的反作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代表,展现的是人性的魅力,而这个充满魅力的“她”对直至今天的艺术创作影响深远,在这些现当代绘画艺术作品的背后,都浮现着蒙娜丽莎这一不朽的形象,她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现当代艺术的原型——当杜尚画出了《下楼梯的裸女》时,或许那个模糊的肖像正是杜尚心中的“蒙娜丽莎”吧。
本文首发于动画学术趴,作者刘书亮,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