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探索:
水母是水生环境中非常漂亮的水生动物,它是一种低等的腔肠动物,它们的出现比恐龙还早,可追索到6.5亿年前。种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种左右。
水母的特点:没有脊椎,但身体却非常庞大,主要靠水的浮力支撑其巨大的身体;身体外形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直径有大有小,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从伞状体边缘长出一些须状条带,这种条带叫触手,触手有的可长达20米~30米,相当于一条大鲸的长度。
它的触手上布满刺细胞,像粘在触手上的一颗颗小豆,这种刺细胞能射出有毒的丝,当遇到“敌人”或猎物时,就会射出毒丝,把“敌人”吓跑或将其毒死;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一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这是水母的“耳朵”,由海浪和空气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冲击听石,刺激周围的神经感受器,使水母在暴风来临前的十几个小时就能得到信息,迅速躲避暴风雨的袭击。
水母身体含水量达98%,它进食、消化、排泄都必须在水中才能完成。没有水,水母的身体就会变小和变得很难看。水母没有真正的眼睛,但他们拥有一种原始的视觉器官,被称为点眼(ocellus),和昆虫的复眼相似,普通的水母拥有8-10个点眼,有的能达到24个。然而有一种夜光游水母可以有数千只眼睛,因为分布在它们伞状体上的每个发光器官,同时又具有感光功能。
观察认知:
艺术创意:
课程类型:创意综合课
年龄:3-5岁
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科普水母的属性、身体形态结构组成部分及其特点和生存环境,根据对其造型的观察和对水母的发光原理的了解,结合自身认知和喜好,大胆创作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参考范画和作画步骤,在白色的背景卡纸上,用蓝、紫等水粉颜料铺大色块表现水母生存的海洋环境,瓶盖拓印泡泡,泡泡纸剪出水母的造型粘贴在背景上并着色,同时画出它长短、粗细各异的触须,黏土加以点缀,锻炼孩子的色彩感知、动手及手部精细动作等。
绘画材料:
绘画步骤:
1.在白色的背景卡纸上,用蓝色和紫色的水粉颜料铺大色块表现水母的生存环境,注意笔触感和色彩层次的体现,颜料厚重一些,色彩更显浓郁饱和:
2.用饮料瓶的瓶盖蘸取白色的水粉颜料在画好的背景上拓印出泡泡,增加画面内容和作品趣味性,注意泡泡数量及疏密的控制,适可而止:
3.通过对水母造型的认知理解,将泡泡纸剪出水母身体的形状,并粘贴在画面相应的位置,注意大小形态的对比:
4.整个作品用红黄蓝三原色的配色方案进行创作,将水母身体部分的颜色涂饱满的同时留出泡泡纸本身有的肌理感,同时用颜料厚重的笔触表现其触须,一方面增强色彩对比,另一方面避免补色相融出现脏色:
5.用亮色黏土丰富主体物的触须,增强作品的色彩对比、立体感及肌理感,调整细节,作品完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