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起,重庆小学、初中学生正式开启寒假生活。收集春联了解不同的民俗文化、制作与兔年有关的手工作品、剪几幅漂亮的窗花……这个寒假,老师们纷纷设计了年味儿十足的寒假实践作业,让同学们在假期从书本走向生活,在劳动实践中感受传统民俗文化,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
自己动手营造年味儿
过年是寒假的重头戏,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春节传统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很多学校的寒假作业年味儿十足。
春节即将到来,重庆南开(融侨)中学为同学们布置了“寻味?中国年”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要参与贴春联、贴福字、挂年画、中国结、灯笼等活动,用自己的巧手装饰一个有年味儿的家;还要组织家庭派对、拍摄全家福等,与家人欢聚一堂体验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此外,还要走进大街小巷,用镜头记录下发现的年味儿等。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旭学校精心设计了年寒假“年”主题课程。在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中,学校将语、数、英、音、美等五类学科与中华传统文化——春节相结合,从学科角度一起探寻我国农历年的传统文化与趣味。比如语文“年”课程,三年级是《新年灯笼高高挂》,高年级是《春联进万家》。在集五兔活动中,同学们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与兔年相关的作品,如灯笼、贺卡、年画、剪纸、手抄报等,或用黏土等易保存的材料创作立体“兔年拜年”手工作品。
为了增添别样的“年味”,重庆两江新区竹林实验学校在寒假攻略中,以兔年“集福”为线索,在假期开展“竹娃集福福气满满”为主题的新年活动。其中,欢乐福是要在大年三十这一天,给家里插一束鲜花,剪几幅漂亮的窗花,增加年味。
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
寒假来临,各学校也纷纷布置了实践作业,让同学们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重庆外国语学校年寒假学习生活指导中,除了制定计划、完成作业、阅读经典外,学校还鼓励同学们参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等27个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观看经典影视作品,欣赏重庆美术馆的画展,大剧院的音乐会和国际马戏城的表演,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和家庭事务劳动等活动。
南岸区大佛段小学也鼓励孩子们走进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等综合素质教育场所,到社区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从活动中发现家乡的变化和生活的美好,在社会调查、社区服务、书香阅读中培养综合素质。大渡口小学也倡导同学们在寒假期间,可就近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敬老爱老等实践活动。
培养热爱劳动好习惯
各学校在寒假作业里还纷纷列出劳动清单,利用假期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渝北区宝圣湖小学的寒假实践作业中,有一项专门的作业是做吃苦耐劳的“劳动兔”,假期里,每个同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叠被子、洗内衣和袜子、整理房间。家里的事情帮着做,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春节前夕,与家人一起打扫房屋,写春联、贴春联、挂福字,并学做一道拿手的年夜饭,做好后用拍照或者画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大渡口区钰鑫小学的老师为大家定制了多项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春节民俗劳动实践活动。新春除尘有“除旧布新”的含义,同学们可以和父母一起整理房间、洗衣拖地、换洗被褥,用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迎接新年到来,还要参与写春联、贴福字、做灯笼等传统春节习俗活动,和父母一起外出采购,置办年货、制作团年饭等,在劳动中体会中华传统民俗的乐趣。
上游新闻记者秦健
编辑:邓晞
责编:廖异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