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土加水制成砖坯所需的泥料,这个过程称之为“练泥儿”。传统工艺必不可缺工艺“练泥儿”有哪些优势和弊端,它和机械搅拌的差别在哪里?让我们跟随新中式美学生活方式缔造者——日产6万块仿古青砖的青城古建隧道窑烧结砖总工程师袁东海先生一起来了解!
砖瓦行业传统练泥的方法有记载的有两种方式“牛踏”和“脚踏”,牛踏可以从《营造法式》中查到,脚踏是后续的练泥工赤脚踩踏。由于不需要技巧,只是人替代了牛的作用,“练泥儿”是制砖行业最苦最累待遇最低的工作。之所以苦,是因为练泥是反复踩踏,检验是否将泥练到位,有一个苛刻的检验标准:练泥前窑主将一把玉米混到土中,经过不断的踩踏,混进泥土中的玉米籽被捡出来了,才表明泥练到位了。无论是“牛踏”还是“脚踏”这里有一个通用的字就是“踏”,现在砖瓦行业把这种“踏”发展为“搅拌”,因为“踏”产量低、劳动强度大,不适应工业化规模化生产,所以,搅拌机械大规模的运用到了制砖工艺中。但是,实践证明“踏”和“搅拌”两种不同的处理泥料的工艺,其效果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从新中式美学生活方式缔造者青城古建制品有限公司的试验我们可以看到,经过搅拌的原料,采用手工制成的砖坯出现了严重的裂纹(无论采用任何一种搅拌性的机械,都会出现裂纹)。而与之相对应的,采用踩踏、轧泥的原料,没有出现裂纹。难道搅拌机械的使用出现了错误,答案是肯定的。
泥料处理试验我们进行了几种方法:一是泥料加水静停一夜,次日简单人工翻两三次,然后手工成型,成型后的砖坯没有出现裂纹,但砖坯外观和内在质量一般;二是人工踩踏几遍,然后手工成型;三是用铁棍砸泥,然后手工成型。踩踏和砸泥处理后,砖坯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均良好,也没有出现裂纹。
从以上试验可以看到,对原料的处理工艺不同,其效果也不相同,就踩踏和搅拌而言,看似没有什么差异,都是混练过程,但其原理根本不同:踩踏主要为外力剪切混合,伴随有揉搓、挤压捏合;而搅拌为扩散混合,水与泥料简单拌和后,随搅拌叶推力前行,由于外力作用很小,泥料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并且由于搅拌泥料产生离析现象,颗粒物的不合理聚集,是导致砖坯裂纹的主要因素。
螺旋搅拌(挤出)机大规模使用是伴随砖瓦行业高产量要求出现的,是目前砖瓦行业常见的泥料混练设备,该设备虽然满足了砖厂产量的需求,却给产品质量埋下了另外一个隐患,抛开原料拌混不均匀、原料颗粒级配等其他因素影响外,螺旋设备的运用中原料(泥料)的离析现象普遍存在,其结果就是导致烧结砖产品常见的螺旋纹及裂纹。相对砖瓦行业螺旋搅拌设备的普及而言,陶瓷、耐火材料等生产工艺中更多采用的是碾练设备,其中的用意应引起砖瓦同行的深思。
传统“趾踏”(上图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翻泥儿踏泥儿砸泥儿手工砖坯青城古建是一家将传统文化与中式建筑材料完美融合的仿古建筑构件生产商(日产量高达6万块仿古青砖),以机制仿古青砖青瓦等仿古建筑系列构件全局性输出整体房屋建筑思想体系,专注提供古建遗址文物修缮、修建中式院墅、生态新村、祠堂庙宇、街巷园林、四合院、高档会所、星级宾馆、酒吧和古城镇建设,包括中式住宅建筑集群、仿古社区、养老房产等让您身临其境感受中华建筑文化的非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