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虽然它很硬,却温柔又美丽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岩石就像记录着地球历史的一本日记,仔细阅读从古到今的岩石,就可以建构地球自形成以来所经历的种种地质作用及环境变迁。

又硬又温柔

石头是岩石的俗称,一般都认为它很硬,因此不知变通的人会被批评为脑袋硬得像石头,俗语也常有:某人是挡路的绊脚石啦,或是掉在什么坑的石头啦等说法,给人石头是又硬又臭的印象。然而,石头也可以有浪漫的一面,比如散布在河床或海边,让玩石者疯狂着迷。

岩石是组成地球固体部分的最基本材料,在我们生活周遭四处可见,提供人类生存活动的基石。万丈高楼必由土地起,所有的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工程都必须盖在岩石或岩石风化的土壤上。民生社会中的工业、土木工程业及建筑业也都少不了石头,例如金属元素以及水泥、砂石、石材等工业及建筑原料,都是从岩石而来。

读者可能会觉得奇怪,岩石何来温柔?事实上,在很高的温度及压力下,坚硬的岩石也会变得像玩具黏土般地柔软,再加外力就会产生「塑性变形」。山里常见坚硬的岩层变成弯曲状的「褶皱构造」,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是,这里借用温柔一词形容岩石,不是要介绍岩石表面的柔软,而是岩石那非常丰富的内在美。

就像一个拥有丰富学识的人,岩石的内在美在于拥有高度的科学价值,可以提供研究人员丰富的地质科学资讯。从岩石自身的特性、成因演化、经历过的环境,到整个地球的历史,都可以透过岩石的内在美一点一滴地阅读出来。

矿物─岩石内在美的源头

岩石的基本组成是矿物或是岩屑、化石等颗粒,这些颗粒好像生物的细胞,紧紧相邻组成坚硬的岩石。矿物是岩石组成中最大宗的物质,有时这些矿物颗粒颇大,肉眼可见其形貌,但大多数的细节仍须藉由显微镜观察,才能一窥岩石的堂奥。

矿物本身是由各种元素的原子依循一定规则排列,经化学键结合而形成特有的外形,称为结晶体。一般来说,矿物的外观和其组成原子的排列形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由结晶体规则的外形,也可以反推原子大致是如何排列的。

在学理上,矿物的认定要符合4个条件:由天然的无机作用所形成、是固体状态、原子的排列组合具有高度规则性、具有确定且均质的化学成分。因此冰川的冰是矿物,液态的水和汞(水银)就不是矿物了。贝类外壳的碳酸钙、人体产生的磷酸钙等结石,由于是有机作用生成,依上述的定义则不属矿物,然而随科学发展,传统的矿物定义已有朝广义解释的趋势。

岩石的基本组成矿物称为造岩矿物,其中最大的族群就是矽酸盐矿物,它是由氧原子和矽原子依据物理化学的键结定律,紧密结成的矽氧四面体,可视为是建构矿物结晶体最基本的建筑砖块。矽氧四面体可以是单一四面体,或由四面体之间分享氧原子,连结成为链状、环状、层状、框架状等结构,之间的空隙再由铝、铁、镁、钙、钠、钾、氢氧根等离子充填,就形塑成各式各样的矽酸盐矿物。

地壳中有8种重要的造岩矿物,包括7个矽酸盐矿物:石英、长石、辉石、角闪石、橄榄石、云母及黏土矿物,再加上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非矽酸盐类─碳酸盐矿物。此外,在矿化的地区,常见到许多重要的非矽酸盐种类的矿物,例如硫酸盐及硫化物,结合了许多金属元素,例如金、铜、铁、铅、锌等,成为人类赖以发展的重要矿产资源。台湾的九份、金瓜石就曾是世界著名的硫化金铜矿区。

岩石的分类─石头家族

研究岩石当然要从岩石的分类开始,岩象资讯是岩石分类的重要根据。岩石依照形成的原因,可分成3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的原始岩浆可来自上百公里深的「地函」物质;沉积岩反映地球表面与水有关的种种地质作用;变质岩则经历了「地壳」不同深度的温度压力的淬链。不同的岩石也许外观看似相仿,述说的故事可能完全不同。

岩石不死凋零重组又再生

三大岩类虽各有其成因,彼此却又息息相关,相互传承。简单地说,地函物质产生岩浆上涌到地壳浅部或表面冷却成火成岩,一旦出露地表后,藉由接触水和空气会风化成碎屑,再由重力和水流带往盆地堆积形成沉积岩。之后的板块运动则把地表岩石又拉回地函,在潜返过程中,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把它们转换成变质岩,之后一部分抬升回到地表,再度接受风化侵蚀,一部分又回到地函,再融熔成岩浆上涌,这就是「岩石循环」的故事。

除了记录地球历史外,岩石的应用取决于岩石的内部特性。岩石强度、硬度等性质,与矿物种类、数量、结合方式等「矿物组合」的综合性物理化学性质息息相关,因此在工程建设上,寻找坚硬稳定的基础岩盘及工法设计方面,微观的岩象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资讯。

岩石有这么丰富的内在美,虽然它很硬,却温柔又美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