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教育#
1岁以后的小儿,进入了幼儿期的发育阶段。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1岁左右的时候,孩子如果暂时看不到眼前的玩具,他会设法去找。这个时候,父母比较容易发现孩子对某种东西发生了兴趣,这是很好的教学机会,可以没他各种玩具或用具的使用方法。
例如:孩子抱着红色的玩具电话拍拍打打,拉扯电线,甚至要摔话简时,妈妈不必大声阻止他,而应该很温柔地微个示范,拿起听筒,放在耳朵边轻轻地说:“是爸爸吗?”孩子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他一定会看得入神,高兴地笑出声音,还会伸手抢着去模仿呢!
同时也会联想到客厅里那巨大的黑色电话,以后父母就不用太担心孩子爬到桌子上乱玩电话机了,这样的暗示,对培养幼儿的联思力是很有帮助的。
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孩子便从“玩具陪我玩”的阶段,进入“邻玩具玩出花样”的创造性游戏阶段,这个时期最理想的玩具是积木。
孩子玩积木,不但能把印象中的东西,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还可以自由创造出想象中的东西,对于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以及组织力都很有帮助。
不过,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自己没有办法玩出很多的花样,所以成人一定要多陪他们玩,适当地给他们提示和引导,耐心地去启发他们。
到了入幼儿园的年龄,孩子的生活面渐渐扩大,开始结交许多的小朋友以后,很容易被卷入玩具狗“流行”。当他看到游伴有各种不同的纸牌、迷你小汽车、小玩偶等玩具时,也会跟着收集。
目前很多儿童用品或食品的厂商,喜欢利用附赠品,制造收集某件东西的热潮。这样的手机游戏,除了让孩子拿到其他小朋友面前去炫耀外,对于本身的心智发展并没有什么益处。
所以遇到这种情形,父母应该想办法,转移孩子的兴趣和目标,尽量找一些需要用脑筋玩出花样的玩具或游戏来代替。
例如捏黏土、玩拼图、跳房子、办家家酒等。假如我们希望孩子聪明伶俐,最好随时留意机会去启发他、引导他。脑力和体力一样,需要不断地培养和训练,而且越磨练越灵活,越刺激越敏锐。玩具正是最好的教具,怎能不好好利用呢?
在已获得的运动机能和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在记忆力和注意力开始形成的条件下,家长须对小儿进行多方面的教育,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培养儿童运动技能方面,要加强走路的训练,可采用的训练方法有多种,如用孩子喜欢的玩具吸引孩子,同时说:“来,到妈妈这儿,拿玩具来”,用此方法锻炼叫孩子走路。还可以和儿童一起做“藏猫猫”,“找东西”,“滚球”等游戏。
这种种游戏,都是训练孩子走路的有效手段。在孩子独立走路稳当之后,要开始教他跑步、跳跃、攀登等动作,培养孩子手的操作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用手吃饭,搭积木,穿串珠,玩套简等等。
这种方法不但可培养儿童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而且也是开发智力的重要的措施。在培养说话方面,要继续结合认识事物进行,并要给以耐心的有针对性的帮助。
1-1.5岁是儿童说话的发生期,这时的儿童由于词汇掌握得不多,主要是模仿大人的说话,因此,家长要利用一切机会,教儿童在认识周围物品的同时,教儿童掌握单词。
在这一阶段大人在教孩子说话时,需注意纠正孩子的发音,如当孩子把“吃”说成“期”时,就要给他做出发“吃”音的口形示范;还要纠正孩子的倒装句,如“饼干拿拿”之类。
到1岁以后就可教孩子说比较长的句子了。比如可教他说:“我玩汽车”“我吃蛋糕”等。培养孩子的认识能力方面。从1岁起首先教他认识室内的各种事物,然后认识室外社会和自然界中的事物。对于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心理,家长要鼓励和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