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用泥巴做成的床吗?在韩国流行着这样一种“ 土床”,据说,睡在上面相当于天然保健……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制作过程。
土床的制作过程
只见师傅把一块块实心黏土砖扔进了搅拌机中,中途还加了一些水。
一段时间后,黏土被源源不断地运输到了“压土机”中。很快,就压出了一片宽一米,长两米左右的土坯。
等师傅修饰平整后,成批的土板被运输到仓库里,然后调到30℃加热。
又经过了一段时间,微微变灰的板子直接被送进了窑炉炙烤。等到送出时,已经完全变成了 土的样子。
炙烤后的床板
接下来,就是用机器修饰边角形状,裁掉的边框也不能浪费,可以回炉重造。
在经过找平和清扫后,就是喷漆过程。一下子,土板看起来值钱了不少!
到这,泥巴就完成使命了。后续,师傅们会制作床架,并在里面铺设一层电加热板,它的温度在20到60℃之间,可以自行设置。
床架
电加热板
温度调节面板
最后,将两块泥板铺在上方,备受韩国老年人喜爱的“ 土床”就制作完成了。
售卖的 土床
看完整个过程,相信很多人都联想到了我国北方的“炕”。因为它也是能加热的,并且用土做的“炕面”散热慢,热的时间久。
东北的炕
炕的原理是什么?
一般来说,炕的构造可以分为三部分,有灶膛、炕洞和烟囱。灶膛就是烧火的地方,这里产生的烟气会经过炕洞,炕洞里面有用砖垒成的弯弯曲曲的通道,在这里面溜一圈后,热量就留在了炕上,而废气则从烟囱里排出。
当然,在不同地区,炕的形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最为传统的“落地炕”、较为新颖的“架空炕”、朝鲜族使用较多的“地炕”……
落地炕
架空炕
朝鲜族地炕
朝鲜族地炕
地炕与我们常见的火炕不太一样,面积能占到整个屋子的80%,进门就能看到升高的灶台和炕面,烧火的地方是凹下去的,平时用木板挡住,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日常活动,都是在炕上进行的,跟“地暖”有点像。
并且,在盘炕的过程中,用到的也是 土。他们认为睡在上面可以消除疲劳、除湿祛寒、让皮肤更有弹性。
朝鲜族盘炕时专门找来 土砖
某种意义上说,刚刚提到的“ 土床”,就好像城市版的地炕,价格也贵了不少,最便宜要三千块左右,贵的能卖到上万元。
泥巴的另一个妙用
除此之外,也有一样东西跟泥土有关,并且价格不菲,它就是纺织界的“软 金”——香云纱。
晾晒香云纱
在加工过程中,白坯纱要用“薯莨”的汁水进行浸染,然后再用富含铁离子的灰黑色河泥进行覆盖,经过日晒后,纱布的正面会从棕色变成黑色,背面则保持棕色不变,最后,将河泥清洗干净,便能得到“双面异色”的香云纱了。
师傅正用“薯莨”的汁水进行浸染
用河泥覆盖布料
双面异色的香云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