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墨尔本和美国纽约之间隔着两个大洲,玛丽·丁克尔与马克思·霍尔维茨之间隔着千山万水、人山人海。孤独让他们遇见了彼此,孤独让他们理解彼此,孤独让他们的友情跨越一切阻碍,得到最后的治愈。
当我抱着消遣的心情观看这样一部黏土动画电影时,并未想到最后我将因为它获得多少思考,可的确,它做到了。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住在墨尔本的八岁女孩玛丽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姑娘,她因为外貌常常被同学嘲笑排挤,这是个没有朋友的可怜孩子。
有天她突发奇想,从邮局电话簿中撕下的一部分中,她看到了马克思的住址,她想象着遥远的纽约是什么模样,想象着住在纽约的马克思是怎样的人,就这样,玛丽写了第一封信给马克思。
马克思是一个44岁的独居男人,他的生活也没有比玛丽好到哪里去,他患有自闭症与肥胖症,同样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两人因为命运的惺惺相惜而成为了彼此唯一的朋友。明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却意外地重合。
马克思害怕,却又期待着玛丽的来信,他害怕玛丽向他询问“爱情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会让他犯病的问题,这些都触及到马克思生命中的疼痛与不解,会让他感到窒息,然而他却不愿让玛丽失望,在一次次深呼吸平复后给玛丽写回信。
两人之间的友情经历了许多磨砺,也许我们很多人也会有这样一个同伴,我们和对方相像,我们互相理解对方,我们互相治愈对方。玛丽和马克思,跨越两个大洲的距离,他们的信件纷飞在友情的海洋上,直到长大后的玛丽鼓起勇气来到纽约,打算和这个素未谋面却相识已久的笔友见面……
“你不能选择自己的缺点……但是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而我选择了你。”马克思选择了玛丽,他们互相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马克思说自己从来没有流过泪,玛丽便将自己的泪水收集了一小瓶,随信寄给马克思。两人共享着对方的喜怒哀乐,他们不再是孤独的一个人。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总是不完美,抱有遗憾的,但是那些曾经的美好,我们互相拥抱取暖的瞬间,会定格在我们将要失焦的双眼,它们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痕迹。孤独的马克思,也是如此。
请相信,这个世界你不是孤独的存在,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和你一样的人在拼命努力生活着,好好珍惜身边的人,趁我们还能互相陪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