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给后人印象多是国运不济,国力孱弱,其实宋朝经济发展的繁荣程度是后世难以企及的。宋代可分为北宋早、中、晚期和南宋四段,随着瓷器作为商品开始流通,耀州窑的制瓷工艺大幅度提高。其发展速度和水平都十分惊人。
这一时期的耀州窑主要有青釉、黑釉和紫金釉三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它们究竟有什么魅力,又应该如何鉴定呢?
1.青釉
耀州窑发展在宋代时期达到巅峰,胎釉配料科学,釉薄质坚,工艺和纹饰发展多样且独到。这一时期的耀青瓷,质地、色泽及工艺,均代表了耀州瓷器的最高水平,在当时北方青釉瓷窑场中也堪称翘楚,极具收藏价值。
宋代耀州窑烧造的青瓷,器胎呈淡灰白色,虽不如五代的白胎洁白,但其胎质均匀细致、紧密坚实,是耀州窑多年烧瓷史中质量最好的瓷器胎体。
同时,宋代耀瓷的釉料配方也有了很大改进。一方面,釉面玻化程度高,很少发现有唐五代有的流釉、堆釉、干釉等现象,也很少见到釉面无光或出现“橘皮釉”现象。另一方面,釉和胎结合紧密,胎釉之间形成一层密合层。
装饰工艺最突出的就是刻花和印花。刻花工艺宋初偏晚出现,此期已达到最高水平,被誉为“宋代青瓷刻花之冠”,花纹清晰、浓淡相间、层次分明的效果,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北宋晚期的印花新工艺也十分精美,布局严谨对称均衡,使装饰纹样更臻丰富生动,达到了同时期印花工艺的最高水平。其他的常见工艺还有划花、剔花、贴花、捏塑、镂空、绘画化妆土等。
2.黑釉
黑釉是耀州窑的一大釉系。黑釉瓷器烧制时一般使用含铁量极高的黏土,这在当时属于常见的低价原料,因此入门门槛低,价格也更贴近普通百姓的需求。加上造型有碗、盘、盒、灯、盆、壶、盖罐等,多种多样,被民间生活普遍应用。
唐代的耀州窑烧制黑釉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品种,但是它的胎和青瓷白瓷是一样的,都属于颗粒状比较粗的青灰胎。
与唐五代相比,宋代耀州黑釉瓷不仅釉色有所进步,这一时期烧制的黑釉胎体坚簿,瓷化程度也非常之高。
3.紫金釉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有“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的论述。所谓紫定并非紫色,其釉呈棕红色,与如今的芝麻酱色调相近,故又名“酱釉”。宋代的紫金釉瓷器虽无华丽的装饰,但却以端庄质朴的造型、柔和变化的线条、纯正光亮的釉色成为宋瓷新宠。
就宋代耀州窑酱釉瓷的釉质釉色而言,和名贵的紫定几乎一样。区别只在于胎质胎色的不同,耀州酱釉瓷的胎与紫定相比,略粗,泛灰,但在耀州窑所烧造的各色瓷釉品种中,酱釉瓷是瓷胎烧结程度最好的产品。
酱釉瓷釉色为酱色、褐红色、赭色、柿红色的瓷器的通称。耀州窑的酱釉瓷器多为仿宋代漆器之作,出土器物以茶具和酒具最为常见。其数量较多,仅次于青瓷。
更多耀州窑鉴定知识,李国刚高古瓷鉴定视频教程里都有,点击下方链接,一起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