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质土壤是指黏粒含量占土壤矿物质颗粒30%以上的土壤,包括轻黏土、中黏土、重黏土和极重黏土,极重黏土的黏粒含量超过60%。引用书籍——《土壤保护问》
黏粒土壤含有比较多的铁铝水化氧化物、高岭石、蒙脱石等次生黏土矿物,一般具有比较大的表面积和负电荷,具有比较强的吸持水分和养分离子能力,保水。保肥性好,矿质养分含量比较丰富。但是,黏质土壤的结构常常比较差,尤其是有机质含量比较低的黏质土壤,干时成块且坚硬,湿时成浆,通透孔隙很少,通透性差,耕作困难,耕作质量差。
图片来源:《土壤保护wen》干货:过度黏质的土壤明显不适合作物生长,常见的解决方法有:
一、客土法:根据黏粒含量,渗入一定量河沙或沙土;
二、深翻法:通过深耕的方法,将低层沙质土壤翻上来,与表面黏质土壤混合等。
总结起来就是通过与沙质等矿物质混合,降低黏质,还有比较耗费的方法就是:施用有机肥料和土壤调理剂,促进土壤颗粒团聚作用,形成稳定的大团聚物。
参考书籍:《土壤保护问》